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生态执法”碳交易落地厦门
厦视新闻
2025-10-24 19:35:59
10月24日上午,厦门市翔安区成功完成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生态执法”碳交易。
现场,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向翔安区金海街道鼓岩社区颁发“碳交易证书”、向翔安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颁发“碳核销凭证”。所谓“垃圾分类+生态执法”碳交易模式,指的是将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交易平台,由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购买,让垃圾分类的环保价值转化为实际收益,实现“以碳代赔”。

在本次交易中,鼓岩社区共转让碳减排量2250吨,来自于社区居民2021年1月到2024年12月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每吨价格为8元。在此基础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通过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自愿认购,用于履行“违反生态环境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义务。市垃圾分类中心介绍,本次交易首次将“垃圾分类碳减排”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与约束同向发力,垃圾分类成为生态修复的有力支撑,“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与“生态修复的法律责任”实现有机结合。
翔安区鼓岩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彭天河:碳减排量通过交易还能变现,是一个非常惊喜的事。第一次交易就有达到18000元的交易金,下一步打算将这一笔钱反馈给居民,比如说做垃圾分类的宣传、用一些小奖品来激励居民认真做好垃圾分类。
翔安区鼓岩社区居民 缪雪萍: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实现)物资的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变现,我们从内心来讲是很欢迎的。

截至目前,厦门已在碳减排量交易领域多次取得突破。2024年,厦门成功落地生活垃圾四分类、低值可回收物分类、生厨余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等多宗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并于2025年发布《厦门市居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碳普惠方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