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厦门港不断挖掘清洁能源潜力,延伸新能源应用场景,通过打造零碳物流“新基建”样板、争创零碳园区等举措,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为港口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绿色能源充换电一体化 集装箱可“零碳”运输

位于海沧区临港国际物流园的中远海投绿色能源充换电一体化运营项目日前投入使用。这个项目总投资约3300万元,已建成3个换电站和22个充电桩,年充换电能力达3000万度,可以强力支撑园区首批投入运营的130台电动重卡,实现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零碳”穿梭。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电动重卡能够实现电池和车辆分离,在换电站的自动化操作下,仅需不到5分钟,就能顺利完成换电。

司机 赵先生:现在是很方便,节省了很多时间,以前充电的话,要一个小时左右。现在四五分钟就换好了,大概能跑个260公里左右。

据了解,这个项目旨在打造全国口岸临港区域规模最大的“绿色能源产、储、消一体化”运营示范基地,目前正同步建设5万平方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年清洁发电能力可达1008万度,在覆盖临港国际物流园近12万平方米仓储用电的同时,能够确保电动重卡的能源绿色化,从根源上实现“用绿色电力,运全球货物”。

厦门港务物流项目入选国家级零碳试点

近日,位于东渡港区的厦门港务物流象屿综合保税区零碳试点项目,也跻身国家级零碳试点行列。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园区建成7.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800万度,发电量达园区用电量的3倍以上。园区还全面推行作业设备电动化改造,投用了51台新能源电动叉车和1台电动正面吊。目前,园区光伏已累计安全发电2324万度,减排二氧化碳约2.4万吨;机械设备年柴油替代约2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约530吨;相当于种植树木超130万棵。

厦门港务物流有限公司技术员 陈腾达:后续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现有的基础上深化绿色发展,借助AI等智慧化手段,加强能源管控及碳排放的管理,将零碳排放做实做细,将厦门港务物流象屿综保区打造成为更加智能,智慧的零碳综保区。

1-9月 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增长16.56%

不仅在临港物流园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记者还从厦门港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1至9月,厦门港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超991.82万度,同比增长16.56%;60台电动集卡和10台无人电动集卡投入港区生产。此外,国内首艘新能源海上游船“屿见77”顺利投入运营,国内首艘全通透观光海上旅游电船和4艘新能源拖轮也已开工建造,未来将在厦门港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