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育成近20个优质水稻品种 多品种落地农田
今天(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在我国,水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厦门在水稻产业的研究上,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目前,厦门大学成功育成近20个优质水稻品种,其中多个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与此同时,厦门的乡村创新探索,拓展“农业+文旅”模式,打造出一批飘着稻香的新业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厦大育成近20个优质水稻品种 多品种落地农田
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里,学生们正围绕水稻开展遗传育种研究。他们会对目标性状开展基因定位、克隆、分子标记,最终实现有益基因的快速聚合,提高育种效率。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郑景生:(水稻)有些品种一些性状选择,眼睛看不出来,或者眼睛看不准的。利用实验室里这个生物技术,然后再去选择和它相关性状植株,和田间结合起来,当然是综合选择,不单单要抗病、抗虫、优质、耐高温,几个性状结合起来,才在生产上比较有用。
郑景生说,在闽南地区,许多人的一天都是从一碗热腾腾的粥开始的,不论是节庆的甜糯八宝粥,还是日常的海鲜咸粥,一碗粥已经深深融入闽南人的饮食生活。粥要煮得好吃,关键在于米。2023年,研究团队成功育成了“佳禾165”常规稻新品种,也是国家一等优质米,不仅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农民种植后还可以筛选留种,节省种植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个品种的米,煮粥软糯香甜,符合闽南人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这几年,同安、漳州等地,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种植。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郑景生:2023年入选了福建省农作物主导品种,种植面积在厦门这边会多一点,在漳州那边也比较多。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团队已经成立四十多年了,先后育成“佳禾早占”、“佳辐占”、“佳禾165”等近20个优质稻新品种。目前,研究团队也把抗稻瘟病、抗稻飞虱等新技术结合到常规稻品种中,守护粮食安全,提升稻米品质和田间适应性。
稻香咖啡工作人员 王洪娇:稻香咖啡特色是米浆拿铁,这款我们用水稻的衍生产品米浆,和咖啡做结合,打造出来的一个爆款产品。

米浆拿铁“出圈” “农业+文旅”激活乡村经济
在同安上陵村,水稻正以一种新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在村里的稻香咖啡店,招牌产品米浆拿铁在社交平台上成功“出圈”,这杯充满田园想象力的饮品,吸引众多市民游客专程来打卡。
消费者: 我是小红书刷到,朋友刚好有去过,我就过来看一下,这边环境挺不错的。米浆拿铁,喝下去就感觉站在稻田里面一样,和外面喝的那些果汁咖啡不一样,很醇厚的感觉。
上陵村有300亩水稻田,年产量达20万斤,立足这个本地特色,去年起,上陵村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种植效率的基础上,创新探索“水稻农业+文旅”发展路径,以本地特色水稻为核心IP,打造“稻香上陵”文旅品牌,包含稻香咖啡、稻禾民宿、农耕研学体验等多元业态。这种新的探索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将传统农田变成可看、可玩儿、可体验的文旅空间,既守住了稻田里的粮食根基,又激活了乡村经济。据统计,2024年2月以来,有近10万人到上陵村游玩体验,截至到2024年年底,已为村集体带来6万元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