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牢记嘱托,砥砺向前。一年来,厦门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努力为全国全省探路先行。

金秋十月,厦门西海域天蓝海碧,在毗邻的马銮湾新城,一片与海域生态相关的 “活水图景” 正在加速酝酿。

在环湾南溪行洪河道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旋挖机、挖掘机开足马力,进行河道表面清理、土方外运等工作。作为马銮湾水系的重要行洪通道,环湾南溪行洪河道的水体会经由新阳主排洪渠,汇入西海域。眼下,这段约1.44公里的河道正在开展系统整治,推进河道清淤、护岸建设、水闸搭建及生态景观提升等工作,进一步改善河道功能与人居环境。

代建单位厦门海沧土地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程春:项目主要借鉴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的经验,两边通过格宾笼的挡墙,还有生态框的绿化种植,来美化两岸的环境。最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一个综合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扩大生态环境容量。

厦门深入把握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思想精髓,始终坚持陆海统筹、系统修复,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优质水比例提升至66.7%;同安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大嶝海域、西海域获评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标志着厦门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美丽海湾。

不仅如此,厦门还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全局,出台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发展行动方案,构建产业绿色转型新格局;全市134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实现“一单元一策略”精准管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等刚性约束嵌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全过程,绿色发展的脉络不断延伸。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与科技处四级调研员 郭振才:过去一年里我们污染防治攻坚再加力,今年前九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2%,PM2.5浓度持续下降,海漂垃圾分布密度全省最优。厦门在生态环境部“美丽城市”评估中位居前列,获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厦门样本”。

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过去一年,厦门用好“以城带乡、引客下乡”机制,奋力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上个月,在集美后溪镇溪西村,山门崎玩石露营岛投入试运营。基地坐落于河南山山顶,融合露营体验、餐饮娱乐等功能,成为不少市民游客体验山间野趣的新去处。目前,基地已吸引市民游客超4000人次。

市民 黄女士:环境比较开阔,视野也很好,有喝东西的地方,它又有户外可以玩的地方,小孩子可以玩,我们自己喝东西心情也非常舒畅。

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露营基地之外,山门崎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还规划园林餐厅、拓展训练基地、民宿等8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00万元,推动研学、会议、旅居等活动下乡,带动溪西村生态旅游发展,助力村集体增收。

山门崎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负责人 魏绍平:我们现在是刚开始一期的投入,接下去如果说整个项目都建设起来,村里是可以以地租作价的方式,入股到项目里面。我们会给村里面10%的股份,预计每年就是可以(给村集体)创收90万元左右的收入。

一年来,厦门积极盘活乡村景观资源、生态资源、村落资源、文化资源,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良好格局。今年以来,“厦乡趣”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深入开展,累计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40多万人次,带动市民300多万人次到乡村开展各类活动,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收超15亿元。在日前公布的2025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机制创新优秀案例中,厦门5个案例入选,其中“引客下乡 城辅乡成”位列“综合示范创新”类榜单,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协调督导处处长 柯伟阳: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五个美丽”建设,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