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种业创新发展持续提速:精心培育 种子种苗畅销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强调,严守耕地红线,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种苗业是厦门现代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产业规模位居国内前列。一年来,厦门积极引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子种苗企业,深化两岸种业合作,在产业集群发展、育种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精心培育 种子种苗畅销全国
在同安区莲花镇的这片试验农场里,丝瓜藤爬满了架子,坐果情况喜人,这是农友种苗正在选育的全新圆筒丝瓜品种。为了解决丝瓜在长日照的情况下难结果、坐果位置高等问题,企业已经研究了超过五年。眼下,这批丝瓜已经处于材料纯化阶段,等到明年,就会有新的丝瓜品种在市场上进行试验推广。
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 陈金龙:长日照条件下不结瓜,只能早春来种或者就是早秋来种,没法越夏,我们现在正在选育的就是,种植的时间会拉长,产量会提高,农民收益就会高。
记者了解到,单单丝瓜这一品类,农友在市场上就有三个不同品种正在销售。扎根厦门30多年来,企业推出的优良品种已经超过800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品种合计82个,种苗年营销额超过1亿元。其中,千禧小番茄、小兰黄肉西瓜等名优蔬果品种畅销全国。
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 陈金龙:苦瓜,还有包括像黄秋葵甜辣椒,很多作物种类我们都有在做厦门这一块。因为种业种苗公司都比较集中,这个可以相互了解、互相促进,多一些技术交流。
政策扶持 提升种业品牌影响力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强调,严守耕地红线,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围绕种业这一农业“芯片”,一年来,厦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今年7月,厦门制定出台《促进种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从农作物种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种质资源引进与应用,到新品种选育,全方位加大对农作物、花卉、水产种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目前,厦门共有持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40家,种业企业进一步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种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步提升。
两岸携手 打造种业“硅谷”
此外,依托同安区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一国家级园区,海峡两岸的种子种苗企业不断汇聚厦门,激发种业创新新动能。在园区内,今年刚刚入驻的台农何正诚正在修剪果树盆栽。何正诚介绍,水果种在盆栽里,由于便于集中管理,它的产量会比种在土里更高。眼下,他正围绕这种“会走路的水果”,开展果树选育和培育量化工作。
厦门宁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正诚:五显镇这边,它尤其是同安凤梨穗龙眼,我也是想把它矮化盆栽化,一棵里面就是要绕着各种的龙眼,一年四季也有,把它量化,给农民,一村一品,让他们去生产。
今年9月,同安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成立发展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尤其是种子种苗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在供地保障、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此外,中心还携手园区龙头企业成立“农芯研究院”,邀请专家团队设立工作站,攻关育种“卡脖子”技术,加力打造闽台种业的“硅谷”引擎。目前,同安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已聚集72家台资农业企业、100多名创业就业台农,实现种子种苗年销售额近2亿元,覆盖全国种植面积超500万亩。
厦门同安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林明桐: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出台专项扶持办法,建设种业中心等平台,培育出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种业龙头。同时,按照大农业观的要求,以种业为龙头,向前后端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农业等,形成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