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一年多来,厦门正以“AI+”为抓手,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养老等赛道,加快建设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制造”到“智造” AI赋能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行业对关键零件的密封、粘接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企业威准科技研发的点胶机,通过AI视觉系统替代人工,可以将零件上的胶线误差控制在0.005毫米左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粗细,解决了以往精度不足导致的电池电解液泄露、电池短路等痛点,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AI视觉系统不仅仅是替代了人力,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控制,满足折叠屏、新能源电池封装等精密制造需求,大大提升了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今年以来,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长约30%,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配件、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威准(厦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刘宗祥:我们今年差不多应该能做1亿元的销售量。目前我们公司的下一步规划就是使一些定制化的产品进行常规化、产量化,走向海外。

AI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

人工智能不仅是改造传统产业的利器,更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开辟新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引擎。越来越多企业正推动AI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供应链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在智慧养老领域,非接触、远距离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可实时监测老人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并在发生危险时第一时间预警。然而,不同环境因素干扰容易导致误报。园区企业旷时科技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海量环境与人体数据,让算法能精准识别干扰信号,从而提升监测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厦门旷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远燚:火炬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了应用场景,上下游之间的深度融合。像在养老、健康医疗这一块的应用,我们就跟软件园三期的企业建立了一些在平台上的互动,我们接下来会往纵深去发展,基于这种垂直领域的模型(做)开发。

截至2024年底,厦门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59家,产业规模达336亿元,已形成涵盖算力基础设施、算法、数据、模型、终端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在算法与应用环节,厦门汇聚了美图、瑞为、云知芯、国投智能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众数文鳐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垂直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入选全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名单。厦门还出台《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发布174个应用场景清单,并将智能算力补贴提至5000万元,推行分级“算力券”补助——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最高可获1000万元补助,中小微企业及科研机构补助比例达50%。火炬高新区更针对性支持算力调度与自主可控芯片研发。

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提速

在夯实算力与数据底座的同时,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也在加快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园区正在打造人工智能孵化器,创建厦门市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社区,通过搭建算力平台、数据平台等公共平台,让入驻企业能“零距离”享受数据支持服务。10月底,这个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孵化器将投入使用,已吸引2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软件产业处一级主任科员 杜佳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人工智能是重要驱动力。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的培育,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通过建设更多的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产业领域上的应用,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