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多点开花 厦门满城精彩:玩法持续焕新 游客深度体验非遗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厦门将文化元素融入全域旅游场景,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的双向赋能,文旅市场人气十足,交出亮眼答卷。
双节假期,厦门火车站日均发送旅客11.25万人次,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出入境旅客近14万人次。游客都去了哪儿?除了园林植物园、鼓浪屿、胡里山炮台等热门传统景区,融入非遗传统和民俗文化体验的新兴景点也备受游客欢迎。
玩法持续焕新 游客深度体验非遗文化
假期最后一天,在位于海丝艺术中心的漆宝斋内,数十组亲子家庭在漆宝斋漆艺传承人的带领下参观漆艺展厅,并亲手制作犀皮漆首饰作品,直观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小朋友 罗琳珺:在这里做了一个非遗挂件,就像在传承非遗,传承我们的文化,我感觉很有意义。
家长 陈女士:把这些原来书本上的东西,融入到他的生活当中去,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能更感受到我们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这个假期,惠和石文化园打造了“中秋国庆文旅嘉年华”活动,融合非遗、闽南民俗与现代潮玩,推出八大主题日,举办非遗灯谜会、守月游园会等活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欢迎。
惠和石文化园园长 张小珍:今年的游客量比去年总体提升了10%左右,我们迎来外宾团队大概有差不多五六百人,都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我们作为文旅人是非常振奋的,惠和也会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去推进我们在厦门非遗的一张名片。
在“屿见闽南 时光幻境”,沉浸式打卡《非遗里的中国》“同款”民俗体验;在园博苑,欣赏传统灯彩技艺与现代光影技术融合的“海上月圆”;到岛外传统渔村,领略送王船、鱼灯舞蹈表演……这个假期,厦门将博饼、花灯、非遗技艺等文化元素融入全域旅游场景,跻身海外游客中国游“过中秋”的热门城市TOP5,入境游海外总订单量同比提升65.3%。
探索城市历史IP 文创产品迎销售热潮
随着旅游热度持续升温,融合厦门历史印记与人文风貌的文旅文创产品也同步迎来销售热潮。在白城沙滩免费领取一支“郑成功”文创雪糕,和落日海浪来个合影,成为厦门海边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这份由思明文旅派发的小礼物,不仅为游客送去清凉,也让不少游客借机了解厦门历史与人文,再添城市“好感度”。
苏州游客 叶先生:(雪糕上有)郑成功、双子塔、特别有创意这个东西,非常吸引游客,如果有机会的话还会再来。
郑州游客 张女士:我觉得郑成功IP的这种(文创)非常可爱,跟年轻人之间没有什么桥梁,很容易接受,挺喜欢,准备等会带两个回去。
免费派送的雪糕,也带动了白城沙滩首家郑成功文创专营店的产品销量。在“成功有礼”文创店内,以郑成功Q版形象为主角的冰箱贴、公仔、盲盒、购物袋,将城市历史IP融入文创开发,吸引了众多游客挑选购买。
“成功有礼”品牌主理人 陈庆西:(假期销售额)基本上是平常周末的三倍,基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原型,通过更生活化的表达,拉近和民众的距离,现在不像以前只是为了打卡或者为了景点,更关注来旅行的内核。我们接下来会把厦门的在地风物,在地文化的挖掘做得更深入。
“双节”假期 全市整体旅游订单量增长15%
让传统文化成为文旅消费的核心吸引力,既保留了城市记忆,更激活了发展动力。国内头部旅游平台企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厦门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5%,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为厦门主要客源地;“入境游”红火,厦门海外订单激增53.3%,成为海外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之一,仅马来西亚就有53个团组近千名游客在国庆中秋假期将厦门列入行程。今年9月至11月,厦门将举办近8000场营业性演出及超3000场各类文旅活动,我市文旅活动仍好戏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