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步入“快车道”,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不断提质升级、焕发活力。厦门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福建省对非洲进出口686.5亿元,其中厦门对非贸易超300亿元,增长显著。

非洲金属矿由厦门港“丝滑”入闽

金属矿、矿砂等大宗资源类产品是福建省从非洲进口的重要品类。在厦门海沧港综合保税区,紫金铜业最新进口的一批重达3000吨的铜矿,就来自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矿山。这些大宗铜矿从厦门港进口后,将被运回企业位于龙岩的冶炼厂,进一步生产加工。

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关务经理 丘毅玉:冶炼厂经过冶炼的工艺,生产出阴极铜,也就是电解铜。阴极铜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原料,1至8月我们总的铜精矿(进口)大概是38万吨 金额是11亿美元。

来自非洲的铜矿体积大、口岸堆存成本高,到港后需要尽快转运至冶炼厂。企业负责人介绍,选择厦门港进口,铜矿当天到港,最快第二天就可以提货发往龙岩。

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关务经理 丘毅玉:我们到港后卸船之后,由口岸海关做箱表的放射性检测,检测合格我们就可以直接发回厂里,减少了我们在口岸掏箱的时间,节约了口岸成本。明年我们计划会有20万吨铜电解(产能)的扩产。

在厦门口岸高效通关环境的加持下,今年前8个月,厦门金属矿及矿砂进口666.70亿元,同比增长15.25%,占同期全市外贸进口总值的24.44%。

厦门海沧海关查验一科副科长 巫江:从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进口集装箱转运铜精矿的转场检验试点工作,铜精矿可以通过铁路或者公路转运到龙岩,由目的地海关顺势实施检验监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厦门海关一共完成了3170个(集装箱)柜的转运铜精矿的检验监管,为企业节省了50%的通关时长。

前8月厦门对非洲地区进出口超300亿元

据厦门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福建省对非洲进出口68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其中,出口396.5亿元,同比增长15.2%;进口290亿元,同比增长17%。厦门对非洲地区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规模达3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