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用地再开发 为发展添动能:国贸思明科创园打造融合型园区 获全省推广
当前,厦门城镇化率、城区建成率均突破90%,城市发展已由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开展城市更新意义重大,低效用地再开发正是其中的关键手段。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市已建立起具有厦门特色的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一块块“沉睡”的土地被唤醒,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国贸思明科创园打造融合型园区 获全省推广
位于岭兜西路的国贸思明科创园,是一座集产业办公、人才公寓、产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城融合综合体,而它的前身是信达光电的LED封装厂房,先前,由于周边产业迭代升级,厂房生产线逐步迁往岛外,国有资产面临空置挑战。作为厦门首个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项目由国贸控股旗下国贸园区团队规划、投资、招商、运营,率先采用建筑功能临时变更的模式,在完成前期申报等流程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外立面、功能分区、设施景观等“微更新”。
厦门国贸产业园区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勇:苏州、深圳、上海等国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做得比较前沿的城市,他们所有的相关政策我们都做了研读还有包括新加坡、日本一些城市的项目,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分析,吸收了他们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最后我们打造成了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型园区。
园区已于去年10月投入运营,被省自然资源厅作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目前,215套人才公寓已基本满租,2.7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已入驻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机构超40家,后续管理团队还将为企业提供政策、资本、人才等方面的服务。
园区入驻企业负责人 袁济安: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比较好,交通也非常便捷有很多科技企业、AI企业,跟我们的工作业务是有关联的,这样子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比较方便。
厦门星鲨项目明年“五一”前完成改造
近期,位于沙坡尾西片区的厦门星鲨项目启动改造施工,建筑外立面修缮、内部加固改造正全面铺开。这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地块,原来是星鲨制药的厂区,为老厦门人所熟知,2008年企业搬迁至岛外后,便闲置下来。近年来,沙坡尾旅游业快速发展,这类老工业厂房如何实现“腾笼换鸟”,成为老城区更新的必答题。在相关政策支持、政企配合之下,项目最终采用了建筑功能临时变更的模式进行改造。
厦门星鲨项目建设运营方董事长助理 郑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企业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是非常好的在很多程序上,他们会倒催着我们赶紧提供相应的资料,你要走到哪一步了,你要赶紧往下一步的程序去走,而不是我们要去催着他们往前走。
目前,该项目已招引中高端连锁品牌酒店入驻,未来将提供海景客房超百间,还将引入文创潮玩、美食娱乐等业态,进一步丰富沙坡尾片区旅游资源。
厦门星鲨项目建设运营方董事长助理 郑艳:我们计划在2026年2月份完工,“五一”前能够营业沙坡尾算是厦门的渔港文化的一个源头,所以我们也会在之后整个项目的运营当中,引进一些富有在地特色的活动跟展览等。
2020年以来 厦门盘活低效用地近900公顷
近年来,我市先后推出《厦门市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厦门市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政策指引》等一批政策,为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路径遵循。此外,还通过开拓存量土地盘活新渠道,优化新供土地配置新方式,建立企业减负激励新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地尽其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与开发利用处副处长 陈艳美:比如我们开拓了存量土地盘活的新渠道,土地使用权人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选择自主再开发,或者是引入第三方,或者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转让,或者也可以把土地交给政府来收储之后再开发,多种渠道来实现盘活。
2020年以来,厦门已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超200宗,盘活土地近900公顷,为完善城市公建设施、促进产业升级提供空间要素保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与开发利用处副处长 陈艳美:我们下一步准备从丰富低效用地盘活的路径,优化合同监管,以及激励政策叠加等方面,不断来完善我们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政策,不断提高企业参与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