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创新基地成立五周年: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2028年竣工 打造金砖合作新地标
今年是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成立五周年。五年来,厦门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持续拓宽金砖合作新路径,不仅吸引金砖合作伙伴落地生根,更助力中国企业扬帆出海,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开发与产业标准对接。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促成107个合作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达506亿元。
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2028年竣工 打造金砖合作新地标
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片区,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建设正加速推进,目前项目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这一总投资55亿元的标杆性项目,致力于打造集科技研发、文化展示、现代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发展示范园,未来将吸引大批金砖国家企业落户厦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聚高地。项目预计于2028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通用技术金砖(厦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艺芳:我们总部区项目是总共有4栋载体,A塔楼是一个地标性建筑,集高端商务办公和金砖特色酒店为一体,配套的会展中心,是围绕着金砖国家合作的相关展会,论坛以及公务机构入驻的一个载体。
作为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的运营方,通用技术金砖(厦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了“四个一”服务体系:打造“企业出海服务平台”,助力国内外企业双向开拓金砖市场;设立规模20亿元的“通用金砖科技产业创新基金”,重点投资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成立“金砖创新基地产业联盟”,推动成员间技术协同与市场资源共享;同时运营“通用金砖技术转移中心”,全面促进技术交易、投融资对接、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及国际化人才培养。
通用技术金砖(厦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艺芳: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他们(金砖国家企业)对政策环境以及对应的人才基础,也非常关注厦门出台了《关于加快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出了26条举措,对引进科技孵化的载体,还有技术转移机构等,都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把握金砖机遇 敲开企业“出海”新大门
随着厦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企业借助金砖合作新通道挖掘市场机遇,实现从单纯“卖产品”向共同“定标准”的跨越。金旅客车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纯电动车型KD(散件组装)本地化组装项目,带动宁德时代电池和中国充电标准“走出去”。杨森数控、大博医疗、紫金矿业、龙净环保等企业积极参与金砖国家产业链合作。亿联网络根据阿联酋、南非、巴西等金砖国家市场需求开发定制通讯终端产品,仅去年销售额就突破5亿元。
亿联网络公共关系部主管 陈杰:中国的品牌基于金砖基地的良性运转以后,中国的品牌在这些国家区域的影响力会上升,对我们拓展这些市场是一种助力。结合大模型开发,我们会有一些垂直类的场景应用落地,可以根据未来市场的需求,我们去优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累计促成107个合作项目签约 总投资506亿元
数据显示,厦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五年来,聚焦政策协调、人才培养和项目开发三大重点领域,已累计签约107个金砖合作项目,投资额达506亿元,成功举办40多场高规格国际交流活动,发布了《金砖国家产业合作案例集》等18项合作成果,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砖国家服务专区,建成投用金砖法务特色专区,启用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全国首条金砖“安智贸”航线、全国首条金砖城市跨境电商空运专线都从厦门启航,“金砖优品码”已为金砖及“金砖+”国家145家企业的2000多个产品赋码超400万次,有效推动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标准互认。基地还搭建了8个产业创新赋能平台,与21家金砖国家高校院所、科技园等建立协作网络,培育30个涵盖智能制造、能力输出、市场开拓及人才引进的示范项目,为金砖合作持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