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力争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完善港口规划建设 三大港区各有侧重
近年来,厦门港积极落实交通强国战略,不断完善港口功能规划,持续提升货物吞吐能力,力争到2030年,将厦门港建设成为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的世界一流港口。
完善港口规划建设 三大港区各有侧重
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列全球第十四位,但仍存在腹地货源支撑不足、港城融合有待加强、港内集装箱堆场和港外物流园区面积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痛点,厦门港口管理局积极统筹全市港区规划建设,重点围绕海沧、东渡、翔安三大港区进行功能提升,三大港区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其中,海沧港区将持续推动厦门港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中心项目,规划建设海铁联运场站、现代物流中心、全球集装箱调运中心、亚太过境换箱基地、港口物流创新发展基地五大功能区,保持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区核心地位。翔安港区将加快集装箱泊位建设,配套完善交通和物流体系,与新机场联动,构建区域性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当前,翔安港区1#至5#集装箱泊位工程已被列入国家重大项目,拟建设4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总投资约136亿元。
厦门港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吴国梁:我们重点就是推动翔安1#到5#泊位重点项目的进展,(陆域部分)去年12月份已经正式启动建设了,预计到2030年可以建成4#到5#泊位,2033年可以全面完成港区的建设,吞吐的能力可以增加400万标箱以上。
根据规划,东渡港区将改造现有码头,承担近、中洋和内贸集装箱的运输任务。
海天码头持续开展智能化改造 提升作业能力与服务水平
海天码头是厦门港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也是东渡港区的核心作业码头,主要承接厦门港近洋航线、对台航线、“海丝”航线等。为进一步提升码头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当前,海天码头正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目前已在港区覆盖5G网络,投用iTOS智能生产调度系统,并持续对传统龙门吊、桥吊等进行远控升级,对码头堆场开展自动化配套改造,而这些都是在保证码头正常作业的前提下同步开展的。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海天分公司工程部经理助理 尹飞:基本上到2030年之前我们要实现整个北区包括设备设施,还有生产系统常态化的智能化运营,后面我们还会进一步推进水平运输环境的智能化,比方说无人牵引车,远期的规划是要逐步推进全港区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不断升级我们的服务水平,提高我们的作业效率去保障港区运营在东南沿海的核心地位。
2033年厦门港年吞吐能力预计可达2000万标箱
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30年,厦门港将力争建设成为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的世界一流港口,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效便捷国际航运中心;2033年,厦门港区年吞吐能力预计可达2000万标箱。
厦门港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吴国梁:“十五五”规划我们要着重提升我们的智慧港口跟绿色港口的发展,加大智慧航道、智慧引航,综合港区配套的智慧(设施)投入,做好投资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扩大一些国际航线,友好港这一块的互动,同时做好客运服务,加大厦门邮轮母港建设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