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创新要动力 厦门民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厦门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批民营企业坚守主业,依托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各自赛道中大显身手,发展前景向好。
向创新要动力 厦门民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位于海沧区的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供应商。近日,企业的新能源膜材项目一期主厂房土建工程完成建设,进入生产线设备调试阶段。负责人介绍,这条生产线将主要用于生产超薄电容膜,为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清金:国内外能够生产这种材料的企业非常少,但市场需求非常大。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将于10月投产,已经收到了很多意向订单,我们将为供不应求的高端电容器市场,提供稳定、高功能的材料供应保障。
中仑新材:持续拓展“高精尖”新材料赛道
布局世界最先进新能源膜材的背后,是中仑新材前瞻性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相比其他同类生产线,企业依托自主开创的膜材科技 第五代低碳双向拉伸技术,取得生产宽幅更大、生产速度更快、碳排放更低等优势。深耕前沿新材料赛道,中仑新材采用“探索一代、预研一代、开发一代”的产品开发模式,加速从研发到产业化,目前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已拥有200多项核心专利。
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清金:省市区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惠企专项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我们计划五年内,培育出多款单项冠军产品,加速布局在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高端医疗、人工智能等高端新兴市场的关键材料,持续拓展“高精尖”新材料赛道,助力福建、厦门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
斯坦道:深耕海洋监测装备 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实现海洋监测、感知装备商品化、产业化的国家专精特新企业。眼前这台企业自主研发的船载(走航式)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实现了从取样到检测、校准的全流程自动化,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参数检测,既保证了高精度,又能在海上复杂环境下保持持续稳定使用。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汤新华:科考船比较缺乏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需要从科考船搬到民用船上(使用),所以我们就把仪器做得比较小巧,大概只有国外进口仪器的四分之一大小,同时又能够拆分成模块化,实现近岸近海的实时在线的走航式的检测。
企业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搭载自主研发的多参数传感器和原位营养盐分析仪的海洋生态监测浮标,已在全国沿海广泛应用,并销往泰国等境外市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像人体体检里的“血常规”一样,海水营养盐和盐度等参数,是全面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体征”,才能为防灾减灾、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汤新华: 海洋未来要把原来传感器这些数据很好地跟AI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对国家一些更大的海洋战略,也能够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