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推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速集聚,厦门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切实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博大视野:政策加持 助力软硬件产品走向全球
博大视野(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高端装备视觉AI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AI+港口”领域深耕多年。公司的主力产品——户外重工业摄像机在港口远控作业下具有防抖、自清洁技术,结合企业研发的“港口远控中枢”系统,可以实现全程可视化、智能化操作,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目前企业的软硬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厦门港、天津港等国内重点港口,并出口至以色列海法港、秘鲁钱凯港等港口。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业绩达4500万元,同比增长221%。得益于去年年底出台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司此次获得80万元应用示范奖励,通过“免申即享”方式直接兑现,无需提交申报材料。
博大视野(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贺晓凤:目前,博大视野正在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万元真金白银的补贴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了研发创新能力。今年我们新签订了俄罗斯,印度等海外市场订单,今年力争实现业绩翻一番。
星河未来:初创企业乘“政策东风”快速成长
同样受益于火炬高新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星河未来(厦门)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不断快速成长。公司落户厦门软件园三期,积极布局工业、教育、电商等多个应用场景,依托百度飞桨和文心大模型,为传统业务流程打造多项AI创新应用,推出个性化学习、自动化教学等创新应用。企业负责人介绍,政策对企业的智能算力消耗支出予以补助,与此同时,只要企业的人工智能业务营收首次达到1000万元,就可以获得30万元一次性奖励。
星河未来(厦门)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广跃:作为一家初创的人工智能企业,这样一些政策的加持,也给了我们更多目标上的指引,让我们更好地聚焦于技术的研发和业务拓展,大大缓解经营上的压力。
火炬高新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集聚超2.4万家企业
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当前,厦门火炬高新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已集聚超2.4万家企业、超15万产业人才,形成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从软件到硬件的人工智能全产业体系。聚力打造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社区,火炬高新区引进美图、罗普特、百度飞桨等一批优质企业与平台,落地西安交大、厦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基地,配套人工智能扶持政策,以及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林伟艺: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完善算力设施布局,建设国产化万卡集群,为AI企业提供高质量算力资源;二是完善园区平台,充分用好头部创新平台和高校院所资源,增强企业孵化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