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率先全国出台现役军人父母优待措施
厦门持续探索新时代双拥新路径。记者昨日获悉,为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现役军人父母优待工作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七个维度系统优待现役军人父母,为“最可爱的人”构筑起全方位保障网。据了解,这是在全国率先出台的专门针对现役军人父母优待工作的政策举措。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措施》的出台实施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对军人家庭的关心关爱,也是让军人安心服役、献身国防的重要保障。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厦门,从双拥工作的体制机制入手,解决后方的后顾之忧,让军人心无旁骛在前方建功立业。
据悉,《措施》涵盖养老服务、生活保障、医疗健康、住房保障、就业创业、法律服务和荣誉激励等七个维度,通过优待范围拓展、成熟经验推广等方式,为现役军人父母提供多项特别优待。新政策将从今年9月10日起正式施行。
养老方面,对低收入、失能、高龄等群体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对独居等重点对象,优先安装“邻安康”长者守护设备、纳入紧急援助机制。医疗方面,门诊—取药—缴费—住院全流程优先,伤病残、老龄父母优先签约家庭医生,可享上门出诊、家庭病床和健康管理;义务兵在役期间,父母享一次免费体检。住房方面,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农村危房改造、宅基地受理审核均给予优先。就业创业、法律援助、荣誉激励等“软服务”也同步跟进,提供培训与贷款支持、免审查法律援助、节庆走访慰问与立功父母上门慰问等。
“这些政策不只是福利,更是对军人无私奉献的制度回响——通过优待服务父母的方式,间接守护每一位在前线的军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确保这些优待措施落到实处,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拥军优属工作中来,让军人军属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军人“献身国防”的背后,是父母“为子守望”的无声付出。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11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现役军人父母优待工作的措施》,此次政策首次将优待服务从军人配偶、子女延伸至父母群体,这也是厦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针对现役军人父母的优待政策,不仅体现了对军人家庭的深切关爱,更彰显了双拥模范城的使命担当和创新精神。
相比于以往的拥军优属优待措施,新的政策有哪些变化?优待的具体内容是如何确定的?接下来,厦门又将如何落实好这些政策?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
用心用情
调研实际需求
“现役军人父母的养老问题,一直是军人心中的牵挂,也是我们双拥工作的重点关注领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4月底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对军人军属的优待服务保障措施提出了精准要求,要求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军人关心的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父母养老等问题。
厦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部署要求,传承和弘扬双拥工作光荣传统,推动双拥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持续擦亮“鹭岛军民情”双拥工作品牌,也全面开启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
在制定这一措施的过程中,厦门深入调研现役军人父母的实际需求。“我们发现,现役军人父母面临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养老照护、医疗健康、住房保障等方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独居老人的安全问题、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日常生活的照料服务等,都是军人们最为担心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调研结果,厦门的优待措施采用了“托底、护航、助力、保障”的路径,从养老服务、生活保障、医疗健康、住房保障、就业创业、法律服务和荣誉激励等7个维度构建全方位优待体系。“目的就是要把尊崇军人的理念落在关键处,让现役军人真正感受到后方的温暖,安心在军营建功立业。”
实际帮扶
让关怀可感可及
“对军人父母的优待,与以往侧重节庆慰问相比,此次优待更强调‘长期性、制度化、清单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台的措施一大亮点就是对现役军人的父母优待从“情感慰藉”转向“实际帮扶”。
这一点在《措施》上有具体的体现:比如在医疗方面,对现役军人父母的优待从窗口优先扩展至家庭医生签约、上门出诊、家庭病床和健康管理,贯通“院内+院外”的健康服务链;在养老方面,从“机构优先”延伸到“家庭床位+紧急援助”,提升了独居、高龄、失能父母的安全感;在住房方面,城乡两端同步发力,用“保障房优先+农房改造优先+宅基地优先受理”打通政策落地的堵点。
同时,在就业创业、法律援助、荣誉激励等“软服务”上完善全链条支撑:公共就业服务免费提供培训与岗位对接,创业者可按规定享受担保贷款与一次性补贴;法律援助“免审查、快指派”,多元解纷“优先办”;“联系卡+上门慰问+送喜报”让关怀可感可及。
“这些措施不只是政策上的导向,而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干货。”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项优待措施都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和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能够落地见效。
社会化拥军
打开新局面
“双拥工作不仅要靠政府部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措施》在政府主导之外,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一方面,慈善组织、爱心企业、拥军平台通过结对帮扶、优惠服务等方式,补位托底、增强温度;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扩大政策触达,形成“人人知晓、人人支持”的社会氛围。厦门“凤凰花”拥军平台的特约商户也将为现役军人父母提供优惠商品和优待服务。
“构筑新社会化拥军新局面也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实际上厦门也有着悠久的双拥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自1991年被命名为首届“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来,厦门连续十次获此国家级荣誉。“英雄小八路”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厦门人,“拥军老大娘”纪不池用几十年如一日爱军如子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军民鱼水深情。这些红色精神和双拥传统,为今天的优待措施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
接下来,厦门将在全面开启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的进程中,继续擦亮“鹭岛军民情”品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拥军优属行动,把“制度清单”转化为“民生清单”“满意清单”,让每一位现役军人的父母都能感到踏实、舒心与荣光。
率先出台实施的现役军人父母优待措施,不仅是厦门双拥工作的新突破,更是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从“看望慰问”到“制度化供给”的转变,体现了双拥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