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作风推进改革攻坚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财政局把学习教育与财政工作改革创新有机结合,坚持以优良作风推进改革攻坚,用“讲认真”的态度、“有韧劲”的行动,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性抓好工作落实,将开展学习教育与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监督执纪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确保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有力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向新向好。
以学习教育促改革
积极政策精准发力见效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市财政局在作风建设中凝聚智慧力量,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突破口,持续用力,全力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将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政策持续升级,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推动市政府出台升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4.0版,围绕外贸、科创、内需等方面推出12条措施,创新“投、补、贷、保”联动,成功撬动超3300亿元金融活水,惠及企业1.8万余家,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逾10亿元。
基金赋能产业,激活创新动能。构建多层次政府投资基金体系,累计引进培育近350家优质企业,年产值贡献突破900亿元。开展产业项目攻坚行动,运用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产业链发展,推动设立和升级产业链创新、科创风投和并购三大基金,优化管理机制,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时,上线“融天厦”智能化平台支持产融对接,提供“找项目、找融资、找路演、找智库”等服务,有效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逆周期调节加力,提振微观活力。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出台提振消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增量政策,2025年上半年兑现惠企资金超80亿元,有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经济微观循环焕发新机。
以学习教育强作为
综合施策护航产业发展
在学习教育中,市财政局聚焦服务产业发展,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下足了功夫。一方面,完善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保障。推动建设鹭江创新实验室、嘉禾研究院和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形成“学科+产业”新型创新模式。另一方面,培育耐心产业资本。出台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产业链发展若干措施,加强在投早投小、未来产业、并购重组等领域的投资布局,并配套细化基金重大事项分级决策、尽职免责容错、绩效风控等机制,规范和优化管理,引导社会资本向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聚。
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提升产业扶持资金效益。牵头打造“厦企通”平台,实现产业扶持政策全覆盖、 服务一站式、申报零跑腿、资金快兑现,以智能化服务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
完善重点领域支持机制,强化城市建设要素保障,持续跟进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策划及招商进展,制定支持轨道TOD综合开发“1+N”政策体系,多渠道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固投攻坚、房票兑现等资金保障,全面落地实施资产资源核查,加快资产盘活。今年上半年,推动我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活69.2亿元,有效提高资产利用率。
以学习教育提质效
倾情倾力筑牢民生保障
从群众期盼的事情做起,作风建设的实效最终要体现在为群众办成了多少好事实事。市财政局坚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牢记宗旨,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深化卫生健康、文化教育、公共交通等领域投入体制机制改革,更多引入市场化机制,促进降本增效,确保财政支持民生的可持续性;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近五年年均投入超60亿元,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加强新城片区产业导入和配套完善,开展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保持七成以上,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科学技术、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3.9%、4.3%、6.3%和10.0%。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先后获批台湾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其中,台湾居民个人所得税政策已兑现超4000万元,启运港退税政策惠及企业超4000家,涉及出口货值超230亿元。今年6月,厦门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试点,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8亿元,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
持续推进财会监督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牵头建立财会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贯通协调机制,并按照学习教育要求,牵头组织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开展1+X专项督查,抓典型带系统,堵漏洞建机制,护航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奋楫扬帆,强作风实干为要。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财政局将继续巩固和拓展深化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奋发有为,笃行实干,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担当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