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浪花》,继续来看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永铭在心》。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厦门,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至今难消的伤痛。日本当年为何觊觎厦门?我们将通过闽南文化学者朱家麟的研究视角,去探寻日军武装侵袭厦门背后的阴谋与盘算。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很早很早,日本1898年制定的《福建省兵要地志》,已经做出对中国的觊觎。打厦门,登陆点就在东北角的五通附近。

王尚文 福建省收藏协会会员 厦门市收藏名家: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小孩子:他说日本的地图,像一只蚕虫,中国地图是一片桑叶,他说我们的蚕虫,不吃桑叶是会饿死的。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登陆厦门,其实都是有预案的。日本攻打厦门,主要就是靠这一套。

这本呢,是1898年修订的,如果要出兵的话呢,应该占领的地方是福州及厦门,首先是要对白石炮台进行轰击,占领胡里山炮台、鸟空园炮台,登陆点就在东北角的五通附近。说明日本对中国的觊觎,这个企图心,很早很早就有了。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我不是在日本留学五年,我知道有些资料在哪里,所以我就叫在日本的朋友,帮我去找。包括日本的一些图书馆,包括日本的防卫厅。防卫厅一般他不让进的,尤其中国人,尤其你要找中国抗日战争的资料。日本人每隔10年左右,做一次《兵要地志》就是更新情报。这个《兵要地志》,你翻了以后你就会很吃惊:胡里山炮台一共几发炮弹,其中有几发炮弹是死弹,打不了的,都统计在内。比如说从何厝到岭兜,到底道路是怎么样,路面底下是什么泥,下雨的时候,会不会粘住军鞋,它路的宽度是容许摩托车经过,还是容许马队经过,还是只能通过这个步行,而且中间有一条田间小路,可以节省一里路,都写得详详细细。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1938年5月10日,日军船就开到五通,为什么选择五通?第一,五通地底下都是硬沙地;第二,五通海边养殖了很多牡蛎,这些牡蛎呢,在日军弃船,涉水上岸的时候,它可以作为掩体。为什么选择五月?因为那个时候,水温、气候、不冷不热,在地面作战,贴着地面,也不热。日军对中国的渗透,比如说,在攻打厦门之前,1936年日本公然组织,大型舰队两次来访问厦门,都是来测探厦门的港路,甚至公开测量厦门的水深。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厦门兵要地志》这里,有用十八面,做了三十三个表格,说明厦门每一个月的地表温度,湿度,包括台风、气候、潮水、地温,一切都给你算好了。1938年5月10日前后来打厦门,这是早都已经做的预案。

王尚文 福建省收藏协会会员 厦门市收藏名家:

我本身就是很爱好收藏,日本的《支那画报》,这个是从东北那边收过来的,上面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侵略厦门的历史。这个是日军登陆厦门岛以后,在五通渡那边。日本鬼子是最坏的,日本军国主义在小学的时候教育小孩子:他说我日本的地图,像一只蚕虫,中国地图,是一片桑叶,他说我们的蚕虫,不吃桑叶是会饿死的。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日军攻打厦门,有四大原因。因为日本国土很狭小,一直到明治维新,日本国内还是严重的食物不足,日本人那个时候,平均身高才156厘米,我们以前叫他们倭儒,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日本人呢,向外去获取资源的动力,是非常强大的。

紫日 老照片收藏家:

这组是航拍的,这些都是日本人拍的。日军当时它其实分海军跟陆军,厦门,它是一个重要的口岸,海军就是负责封锁口岸,就是断了你的物资补给线。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在日本的军方来说,怎么打中国 有两派思路,一派是陆军为主的,主张从陆上打下来,海军主张从海上来打,先占领台湾地区,再北上打中国。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1938年春天,日本陆军,在徐州受到了中国军队的有力阻击,双方僵持了好几个月。那么这个时候日本,就决定攻打厦门或者福州。日本已经占领了台湾,而且呢,占领了澎湖,澎湖跟金门跟厦门之间呢,连线可以切断中国,南北的海运。抗战期间,中国大量的物资补给,是从华南、香港跟国际购买之后,从海路运往北方的。所以,占领厦门的第一个意义,让你中国断掉了这个补给。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第二个,厦门的侨汇,占全中国侨汇的五分之二,那么日本发动战争以后,一定需要大量的外汇,去购买金属,甚至粮食、军用物资。这批侨汇截取以后,日军用日本占领区,发行的货币来换这种,国际硬通货。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第三个呢,日军一般占领一个地方,三部曲:第一,杀到你怕;第二,怀柔政策;第三,把你日本化,以战养战。用你的资源来养我,用你的人来当我的兵。厦门也是闽南华侨,进出口的通道,在东南亚形成一个很巨大的而且强有力的社会网络,日军想往南推进的时候,能够截住这些网络,给他们服务。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第四个,日军获得厦门跳板以后,随时可以从厦门登陆大陆,开辟南方战场,也不排除说,就从这里一路往南打,一直打到东南亚。当然还有一个小原因,厦门是福建当时,反日最强烈的地方,在整个中国,也是反日最强烈的地方之一。

紫日 老照片收藏家: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我也希望说能够呈现更完整的厦门沦陷的那一块历史影像,让更多更详实的一些画面,呈现给大家,分享历史最主要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

朱家麟 闽南文史专家 《厦门晚报》原总编辑:

有日本政客一直在否认侵华战争,日本始终没有正视历史。你像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的死难者纪念碑前,那么一跪,代表了,德国政府对战后的反思。日本始终没有做到这一点, 所以中国百姓心里不服。中日要友好要把历史的账,先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