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引领绿色转型:厦门达成首笔绿证交易
深化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厦门持续以“双碳”目标引领绿色转型,一批园区、企业探索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以产业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厦门达成首笔绿证交易
厦门市政集团环能公司是我市固废处置的“主力军”。不久前,其下属旭鸿公司、延鸿公司通过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平台,将近27万张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也就是绿证,成功出售给用能单位。这也是我市首笔绿证交易。
记者了解到,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电子身份证”,由国家能源局核发,有效期2年,每1000度电对应一个绿证。绿证是认定发电侧和用户侧绿色电力的核心依据,也是企业绿色消费的必要凭证。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的绿证交易,是企业面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调整的积极应对,垃圾焚烧产生的清洁能源实现了从电力供应到可交易资源的多元化转变。这样的做法,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新的收益渠道,也为厦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供了“政策驱动+市场创新”的实践样本。
厦门市政集团环能公司副总经理 黄世清:目前,我们每年固定有差不多三亿度电用于申报绿证。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资产证券化工作,立足“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协调,加快探索绿色能源、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新路径。
清洁高效煤电机组投运 年减碳超25万吨
在厦门华夏电力嵩屿电厂内,这个月刚投用的5号机组正全速运转,正式替代了服役三十年的一期两台30万千瓦旧机组。据介绍,5号机组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66万千瓦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每小时发电量66万度,可满足158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年节约标准煤超9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吨以上。
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去年,企业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了约15万吨碳配额,确保厦门电力供应稳定。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通过技术迭代升级,建设清洁高效煤电机组,成为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然途径。
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环保专工 游代乐:我们企业通过节能改造和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来降低能耗,从而控制我们的燃料成本,随着5号机组的投产,企业每年的碳排放的配额,大概节省10多万吨,5号机组因为同样发一度电,它的煤耗下降了大概四五十克。
厦门蓝碳交易占全国八成 系全国最大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市场
在厦门,碳中和、碳交易早已成为绿色风尚。以厦门产权交易中心为例,中心通过“三大全国性交易平台”,积极拓展资源环境交易品种,截至目前,已完成海洋碳汇交易22万吨,占全国蓝碳市场8成;完成农业碳汇交易35万吨;完成水土保持碳汇交易43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