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厦门这个因台而设的经济特区独有的优势和使命。在《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厦门被定位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桥梁”。30多年来,厦门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天播出的《时代答卷》系列报道第四集,我们来认识一对从台湾省台中市跨海而来、扎根厦门的父子,这两代人的坚守与奋斗,映照出的正是厦门在《发展战略》引领下,从“小三通”试点迈向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时代缩影。

在厦台胞 黄毓勉:(早些年)虽然看得到近在咫尺,可是好像天涯海角一样,寄一封信、转一些讯息,有时候都石沉大海联系不上。听说要开通“小三通” 我就很兴奋。

1987年,两岸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30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仅1988年1到8月,来厦探亲旅游的台胞超3万人,占台胞入境数的五分之一。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两岸同胞依旧往来不便。当时还在台中生活的黄毓勉要来厦门,需要从台北坐飞机中转香港或澳门,再转机厦门,有时甚至需要耗费两天时间。

在《发展战略》中,“大力发展对台关系”被确定为《厦门市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之一,而发展厦台关系的其中一个战略目标就是促进“三通”的实现。在台中听到“小三通”即将开通的消息,黄毓勉心动不已。作为首批来大陆创业的台商,他在长江三峡投资的邮轮已经投入运营,如果能实现厦门与金门直航,对于自己正在从事的两岸观光旅游业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在厦台胞 黄毓勉:其实那时候开通“小三通”是两岸的共识。那时候的口号叫“两门先开,两马先行”,“两门”就是指的是金门厦门。我开始着手来厦门跟这边的相关单位、回到金门跟金门的县长,还有当时的(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我记得大概跑了8个多月才谈成了航线。 第一次过来,我看到那些金门同胞跟他们的亲戚相拥,我觉得在我人生当中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情,打通了两岸心跟心之间的一个“桥梁”。

2001.1.6厦视《晚间报道》:与厦门一水之隔的金门地区派出了由金门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180多人的访问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海上直航到达厦门。

2001年1月2日,金门与厦门实现“小三通”首航。不久后,黄毓勉投资的“马可波罗”轮伴着声声汽笛开始往返厦金两地。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走“小三通”往返的两岸同胞越来越多,厦金“小三通”旅客到2024年累计突破2000万人次,截至今年6月,累计运送旅客达2258.2万人次。

在厦台胞(黄毓勉儿子) 黄伟伦:我们这次(6月)从台湾北中南总共40多位的台湾朋友来参加这次海峡论坛,我们在这边负责接待。他们马上坐半个小时的船就要到达我们五通码头,比之前来说时间更便捷。能够接承父亲的衣钵,在这边更好地服务我们台商一代的传承,对我来说也是自己人生的一大突破。

黄毓勉的儿子黄伟伦,2002年跟随父亲来到厦门定居,并在大陆完成小学到本科的学业。在父亲的影响下,毕业后的他将厦门作为创业“首选地”。今年3月,黄伟伦负责运营的厦门台鹭青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正式落户厦门自贸片区象屿园区。这个基地以发展生物医药垂直领域为主,是他在厦门成功运营的第三个基地。

在厦台胞(黄毓勉儿子) 黄伟伦:我们更多算是叫做“引渡人”,也作为桥梁。通过我在大陆生活20年的经验,对接给我们台湾青年在这边很多的政策,相关的补贴,包含我们的免税免房租等等资源,与大陆青年一起携手发展、共创共赢。

厦门玄天万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进驻基地的企业,负责人在台湾的企业已经上市,并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企业进驻后,还计划在翔安区投资设厂,立足厦门、拓展全球。与此同时,企业还从台湾带来多家上下游企业来到厦门。

厦门玄天万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天山:我们在台湾已经有好的底蕴,特别是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商业模式,我们就希望说能够跟大陆当地已经比较成熟的企业融合。筑巢引凤去带动产业发展,共同打造我们海峡两岸融合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平台,让全世界看生物医药板块看大陆,就会看到厦门。

一批批台青扎根打拼,一家家台企跨海而来,正是厦门以《发展战略》为指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厦台胞 黄毓勉:从2000年一直到现在,真的造就了太多的台湾同胞来大陆寻求商机、创造财富。我在这里25年最大的感受,一栋一栋的高楼盖起来了,一条一条的马路修成了,一座一座的大桥开通了,大陆的繁荣是眼睛看得到,心里感受得到。它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方便,不断地繁荣,然后又给了台湾同胞非常多的优惠政策,共同来享受发展后的成果。

从“小三通”破冰到产业融合深化,厦门始终牢牢把握《发展战略》精髓要义,接续执行、分步实施、应时升级,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厦门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惠台60条”,进一步提升对台经贸人文交流合作水平。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厦门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厦门正加快建设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探索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域,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

如今,厦门逐步成为两岸同胞往来最频繁、经贸合作最活跃、各领域交流最热络、情感最亲近的前沿平台。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近几年获国台办授权冠名“海峡两岸”“两岸”的涉台交流活动,厦门年均举办超300场。

记者 吴茜茜:厦金航线上的客轮往来不断,五通灯塔下的浪花朵朵向前。从文脉相承到经贸互通,从政策协同到情感共鸣,两岸融合发展的根系正在深深扎进土壤,不断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