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持续报道“厦门发展战略”启示 我市干部群众反响热烈
连日来,中央媒体对《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启示的持续报道,在我市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将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将《发展战略》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更加美好的现实。
上午,鼓浪屿上游人如织,在百年建筑八卦楼里,不少游客被管风琴悠扬的琴声吸引,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陕西游客 郑先生:听了演奏员的演奏,气势宏大,这个建筑比较有历史,文物建筑实际上是一种魂魄,也是一种传承。
如今,八卦楼已成为无数游客慕名前来的打卡地,它的修缮与保护正是《发展战略》中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具体实践。看到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鼓浪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魏琬苧十分振奋。
鼓浪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八卦楼片区负责人 魏琬苧:我们会以《发展战略》为指引,致力于保护和宣传鼓浪屿的文化遗产,通过讲解加演奏的模式,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旅游体验,让更多人能够听到这座音乐之岛的声音。
《发展战略》中,专章阐述了鼓浪屿的社会文化价值,也开启了科学保护鼓浪屿的新篇章。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陈辉杰在岛上从事文保工作十余年,他说,《发展战略》就像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基石,在它的指引下,一大批文物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国际社区的特色显著提升。目前,始建于1867年的英国领事公馆旧址正在修缮中,工作人员抽丝剥茧,恢复历史信息和建筑细节。未来这里将利用为鼓浪屿美术馆,向市民游客开放。
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 陈辉杰:可以说《发展战略》规划的设想,已经变成现实,鼓浪屿国之瑰宝更加熠熠生辉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鼓浪屿申遗成功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尊重历史,敬畏文物之心,对不可移动文进行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切实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筼筜湖三十多年来的蝶变,生动诠释了《发展战略》中蕴含的前瞻思维和为民情怀。眼下,筼筜湖正在进行第六期综合治理,将新建一个1170米长的导流堤,配合潮汐形成“北进南出”的活水循环,进一步改善水质。此外,施工方还将在导流堤顶部盖梁上建设生态站鸟桩,与原有800多根站鸟桩连成一线,形成一条贯通湖区的“生态观鸟走廊”。中央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也让一线建设者们倍感自豪,干劲十足。
市筼筜湖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张炜鹏:我们将进一步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发展战略》为引领,紧密围绕20字治湖方针,在筼筜湖治理工作上深耕细作。
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三十多年来,厦门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持续开展筼筜湖治理,修建污水处理厂,实施环湖截污。近几年,我市更是围绕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持续推进污水设施建设。
市市政园林局水务处处长 胡丽娜:《发展战略》展现出的超越时代的预见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及“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不仅塑造了厦门的今天,更为新时代工作提供了“如何谋长远”的答案,今年我们将计划新建改造完成50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同步实行的排水管理进小区,推动智慧化的信息建设,使我们的管理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