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厦门实践(二十二):融通古今 山海鳌冠
在海沧区东北角,坐落着一座千年历史古村落——鳌冠社区。这里依山临海,至今仍保留着密集成片的古厝和独具闽南特色的明清古街。《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厦门实践》,11日我们一起走进鳌冠社区,看这里如何由山及海,串珠成链,从被遗忘在角落的渔村,蝶变成为融通古今的文旅小镇。
前不久的端午假期,鳌冠社区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逛市集、包粽子、看表演、品美食.....手绘数字文旅地图、小程序特色打卡剧本同步上线,客流量日均突破1500人次。
湖南游客 王振宇:鳌冠社区的道路非常干净,当地以红色为主的这样一个建筑风格,闽南特色非常明显。每一个景点举办了集章打卡活动,让我们深入体验鳌冠社区的人文特色,也能够让我们这些外地游客体验到鳌冠社区的魅力。
文旅赋能 唤醒古厝 “沉睡资源”
结合社区“四庙三祠一提督,一院一树万年蚀”的人文历史场景,鳌冠社区在多处古厝设计了沉浸式体验活动。其中,桃囍小院和吴提督府两个点位,就是鳌冠社区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中由政府出资完成修缮的不可移动文物古厝。引入社会资本,桃囍小院被装修打造为饮品店,吴提督府将被建设成福建地方戏曲博物馆,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植入文创、咖啡、手信消费等多种业态。
海沧区嵩屿街道鳌冠社区桃囍小院负责人 钟蓝凰:在不改变它整个墙体的情况下做了一些升级,像布置上,拿一些比较有年代感的躺椅、条石、顾客来到我们院子,有一种回到小时候的感觉。
海沧区嵩屿街道鳌冠社区吴提督府运营方 郭晨恺:量完尺寸以后,用定制的方法,完全不破坏任何一个古厝内部的建筑,又提升了消防,还有恒温恒湿系统,来保护整个古厝。将戏曲文化融入到咖啡文化的产业,希望能给鳌冠的旅游业态带来一个提升。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村居参与、互利共赢”的运营模式,鳌冠社区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不仅在盘活的古厝里培育业态,还将部分古厝活化利用为村史馆、幸福养老院,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配套。
海沧区嵩屿街道鳌冠社区居民 陈庆煌:这个场所很好,大家都一起(锻炼)真的很开心。
海沧区嵩屿街道鳌冠社区居民 洪庭芳:有空闲的时间就过来这边参加一些活动,看看电视,有时候跳个舞、量血压、血糖什么都有,大家都很喜欢有这样的场所活动。
配套升级 解锁业态 “增收密码”
盘活闲置房地,梳理社区空间,鳌冠社区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中拆除违章搭建,释放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通过改造提升重要节点,设置文化墙、标识导览,上线数字文旅产品,鳌冠社区正逐步形成一条“可感知、可玩乐、可打卡、可休闲、可消费”的精品文旅漫游动线。端午假期“小试牛刀”,鳌冠社区开展两天的活动就为居民增加创收超5万元。
海沧区嵩屿街道鳌冠社区居民 蔡素玉:改完以后不会像以前“蜘蛛网”一样乱七八糟的,现在环境、空间、道路都很清晰,村头村尾一路畅通,大家每天早上出来都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有模有样的。
以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为契机,鳌冠社区形成社区独有的“文化旅游规划”,在强化多元文旅业态配套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低效产业替代。
海沧区嵩屿街道鳌冠社区党委书记 肖进阳:鹭海广场原本那个地块是“脏乱差”,这一次我们村(居)委会给它流转起来。现在目前是(建设)停车场,接下去的产业是要做地摊跟美食城,差不多要三个月开始启动,(预计)一年增加的租金有40来万元。
海沧区嵩屿街道办事处主任 郑政蓉:下一步我们将分期开发滨海、山林、古厝等文旅资源,充分利用村庄可开发土地和可经营空间,建设餐饮、住宿、娱乐等文旅配套,打造集烟火融城、人文古韵、浪漫海滨、山林野趣为一体的复合型滨海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