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科学城是我市打造科创强引擎,孵化未来产业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强化科学城“超级孵化器”功能,通过“政策+场景”双向赋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厦门科学城累计入驻企业机构超2000家。

深山野茶 酿出共富啤酒

同安区莲花镇尾林村位于厦门最北端的高山地带,与安溪县相邻。从前全村以种植毛蟹、本山等茶叶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因茶叶价格低,销路不畅,导致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超1700亩茶园荒废。2022年,村两委以“分红流转”形式收回荒废茶园,发展集体经济,却陷入缺乏技术和产业方向的困境。

同安区莲花镇尾林村村委会副主任 杨炳烟:当时心情很着急,我把土地流转回来,如果找不到合作方,我怎么向村民交代。

2023年,厦门科学城企业哈时代农业科技带来了破局密码。企业研发的“智慧农业驾驶舱”,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分析消费者需求、市场缺口、产业方向等情况,通过它的帮助,大家从野生茶里"嗅"到了商机。原来,野生茶特有的香气可以替代啤酒酵母中的啤酒花,高山茶有着与啤酒精酿工艺相结合的可能性。经过两年的努力,企业与村民共同打造了以村庄命名的“尾林轩”品牌野茶啤,并利用“智慧农业驾驶舱”串起种茶、酿酒、卖货全链条数据,走出了产业留村、品牌传村、利润反哺村民的一二三产融合之路。

同安区莲花镇尾林村村委会副主任 杨炳烟:第一次我们酿出来,我就是带回村里面,找到老人家小组长,他们也很高兴,提高我们村的知名度。

哈时代农业科技(厦门)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杨稳勇:我们通过“智慧农业驾驶舱”,把产业做宽,从一个村庄到十个村庄,到未来一百个村庄,一百个不一样的产业,建立一个属于乡村振兴快消品牌矩阵。

氢能电极材料突破国外垄断

深山里酿出共富野茶啤,正是厦门科学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成果。在这座"超级孵化器"里,越来越多新技术、新项目正不断涌现。

两年前,厦门几何未来能源有限公司入驻科学城I号孵化器。瞄准成本和稳定性这两大制约氢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企业开展阴离子制氢设备和材料的技术攻关。在仅15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企业完成初期产品设计,研发出柔性合金电极和纳米拓扑碳布材料,打破国外电极材料的垄断,将每平方米的材料成本从千元级降低到百元级。去年,在科学城孵化器的帮助下,企业在厦门建成1800平方米创新空间,为阴离子膜材料研发和电解槽产品快速迭代提供了关键支撑。

厦门几何未来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桂其迹:我们也跟包头市签约了200千瓦的中型设备的应用场景的测试,满足包头周边稀土加工的氢气需求,厦门在氢能装备技术上占了装备的技术优势,我们可以抓住技术优势,推广到半导体、稀土,再往前走就是小型加氢站,未来的储能。

政策赋能 强化“超级孵化器”功能

目前,厦门科学城这座“超级孵化器”已布局嘉庚、翔安两家创新实验室,引进了12家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科学城1到3号孵化器累计入驻项目超过150个,银城智谷等核心园区累计注册入驻企业和机构超过2000家,形成了“新型研发机构一概念验证中心一小试中试平台一标杆孵化器一未来产业园”全链条产业孵化服务体系。今年,我市围绕强化厦门科学城“超级孵化器”功能、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出台12条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市科技局局长 孔曙光:下一步,我们还是要着力健全全链条的产业孵化体系,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尤其是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等一些省(创新)实验室的优化提升,我们要培育一些标杆的孵化器,加快建设苏颂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