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千年民俗记忆。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两岸各地用不同形式诠释着相同的文化根脉。接下来,跟随记者脚步,在粽叶清香与民俗活动中,感受端午时节的文化魅力与美好祈愿。

厦门卫视记者 吴晓燕:提到过端午,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习俗,可能就是吃粽子了,今年的端午节与儿童节碰到了一起,我们就和小朋友们,一起解锁亲手包粽子的体验吧。

体验包粽子,包粽子的话,我们先拿两片叶子,把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然后这样子折叠下来,然后我们把米舀进去,这一个的话不要包太满,八分满就可以。

相比于 “包山包海” 的肉粽,碱粽的原料十分简单,只需要糯米、食用碱和粽叶。糯米倒入碱粉泡水后捞出,穿上了淡黄色的 “外衣”。一折、一舀、一扎,不出几步,一颗小巧的碱粽就诞生了。

厦门市翔安区嶝山小学学生 王子钦:今天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觉得包粽子很好玩。

厦门市翔安区嶝山小学学生 梁璐曦 梁璐瑶:我们在家的时候,每年奶奶都会包粽子,我们玩米,还有每次我们都会去看龙舟。

厨师用大锅装水,将一串串粽子投入水中,经过多个小时的熬煮,屋子里的粽香逐渐升腾。将碱粽放凉后,蘸一勺白糖,在端午日益升腾的暑气里一口咬下,口感软糯,甜蜜清爽。

厦门市翔安区嶝山小学校家委副主任 周秋云:让孩子能知道就是,从包粽子,煮粽子,然后体验吃粽子当中的快乐。

记者 吴晓燕:迎端午,赛龙舟,我身旁是海沧区渐美村的龙舟池,几支龙舟队伍正在这里训练,咱们也请队员带领,体验一下划龙舟的感受,走吧。

天色渐晚,渐美村龙舟池的锣鼓声、呐喊声、激桨声愈加热烈。为了备战端午节的龙舟比赛,村里近八十名龙舟队员,每天都在固定时段积极训练。端午节的上午,一年一度的龙舟赛登场,队员们蓄势待发,准备出战。

渐美村龙舟队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1985年,村里举办了首届划龙舟比赛。此后,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成了村里最热闹的时候。2014年,由于乡村规划、拆迁安置等因素,龙舟比赛一度中断,直到去年,在村民自发集资下重办赛事。相比从前的龙舟赛,尽管赛道变窄了,新定制的龙舟改小了,但龙舟文化依然留存在每位渐美村民的心里。

厦门市海沧区渐美村龙舟队负责人 谢添寿:我们龙舟故乡建了好多,像龙舟公园,龙舟路,经常在这边举办活动,在龙舟文化使馆里面来展览,它是代表一种文明一种精神,我们有这个责任,有担当来传承这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