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力量:厦门:奋勇争先 打造新时代文明城市标杆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综合性荣誉。厦门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全局谋划,高位推进。从2005年获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厦门始终坚持常态创建,久久为功,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以实际行动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近年来,我市不断守正创新,健全完善机制,保障文明城市创建严在日常、做在平常、久久为功。建立“书记抓、抓书记”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谋划部署、实地督导、解决难题,层层压实创建责任;建立部门工作融合机制,提升文明创建跨部门统筹协调能力;建立“晒、比、问”“四查合一”等工作机制,出台《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办法》,打造新时代文明城市标杆。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叶晓东:我市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进程中,首创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效融合,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 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建共享”创建格局,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效。
在湖里区金安社区,穿着“红马甲”志愿者随处可见。社区的文明督导、理论政策宣讲、垃圾分类、文化文艺活动,都少不了这些志愿者的身影。
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志愿者 徐京萍:开展了这种(志愿)活动以后,让我们社区的很多居民从“小爱”变成了“大爱”,让我们居民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居民 吴长青:我从2013年就开始住在这里了,我觉得我们社区变化很大,卫生各方面做得相当好住在这个社区非常快乐,
目前,金安社区已组建 16 支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达到 3800多人,在这里居民踊跃参与社区治理,共同推动生活从“安居”迈向“乐居”。
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陈惠萍:我们今年申请了“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这样的一个省级项目,在微治理这方面将集合我们的楼道志愿者、居民骨干共同的力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社会共同体。
除了携手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厦门还聚焦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和市民文明素养等领域,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六大提升行动”,实施重点攻坚和专项提升,有力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改造老旧小区330多个,惠及近5万户居民;在地铁、BRT站点周边设立63处P+R停车场,提供近8000个停车位;完成71个城中村改造,培育夜市、休闲观光等新业态项目154个。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这是海沧区海沧街道渐美村每周末都会开展的公益早教班,渐美村聚焦“幼有所养”,打造海沧首个村居托育点,做好村里的“后勤”工作。
海沧区海沧街道渐美村村民 陈晓芸:给我们这些宝妈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可以来这里上课然后又可以学习东西,感觉挺好的。
海沧区海沧街道渐美村党委委员 许月琼:目前这个托育点我们实行周末开放的形式,应家长的需求,我们正在探索天天开放的形式,让家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托育服务。
眼下,渐美村正逐步深化形成“渐美+”品牌,扎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常态化开展活动超360场。不仅如此,渐美村还聚焦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创新机制让村里的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卫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发布红黑榜、选评优秀房东和美丽庭院等举措培育文明新风,引导群众主动积极参与。
海沧区海沧街道渐美村党委第一书记 许朱充:一方面我们完善成立渐美村文明创建工作专班,以村“两委”包片包格、网格包户、督办件动态清零的机制,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另一方面引入“大物业”管理机制,合资成立厦门城建渐美大管家服务有限公司,成为海沧首个实现闭环管理的城中村。
近年来,厦门扎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海沧区、翔安区两个省级试点区先行先试,除了渐美村“渐美+”品牌,还培育打造山边社区“融文化、融公益、融生活”等特色品牌,确定岛外4个区8个村(居)为市级试点项目,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厦门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绣出精致优雅的城市品牌,绣出和谐宜居、群众满意的“文明画卷”。
记者 郝婉岐:从2005年首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厦门始终注重以“人的文明”塑造“城的文明”。如今在厦门,市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加强、文明风尚行动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不断优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获得“七连冠”,既来之不易,也实至名归。这份殊荣,也成了厦门最耀眼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