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端午佳节的日益临近,两岸的节日氛围愈发浓厚,与端午相关的商品市场持续升温,粽子以及各类端午特色手工艺品进入制作销售高峰。本周的《打卡两岸》,我们带您一同感受日益升温的“端午经济”。多元的消费新场景和新产品,受到民众的喜爱,端午氛围感正在拉满。

厦门卫视记者 黄鹤:一年的端午又要到了,都说端午百草都是药。在端午时节,人们有包香囊、挂艾草等,用植物除邪避秽,祈福安康的习俗。如今这些传统习俗也开始走进学校,让孩子们感受到满满的端午仪式感。

临近端午,厦门海沧区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端午传统习俗体验课。课堂上,老师讲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不同的习俗。

厦门海沧区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老师 秦丹:今天的课堂主题是端午节,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或者亲自参与到传统文化当中。不仅仅让他能够知道这个节日,知道这些传统,让他还知道能把它用起来。

端午节,有挂香囊的习俗。在香囊里装入中草药,具有驱邪避瘟的功效。课堂上,孩子们闻香识药,通过趣味游戏认识各种中草药,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将藿香、肉桂、佩兰等中草药依次装进白布袋、收紧袋口,再套上彩色外袋,制作成香囊。孩子们还学做艾草花束,感受端午式浪漫。

厦门海沧华附实验小学学生 林鑫:因为包香囊可以驱赶蚊虫,然后防止被叮咬。我认识到(中草药)有些是丁香,藿香和白芷、佩兰。

感受端午氛围,自然少不了包个粽子。老师们首先为大家示范包粽子,折粽叶、填糯米、裹馅料、绑棉线,孩子们纷纷跟着动手,虽然手法生疏,状况百出,但大家热情高涨。

厦门海沧华附实验小学学生 陈淳钜:包粽子的难,我感觉填料的时候和包粽叶的时候。因为粽叶不仅要捏出4个角,而且它填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好用量的把握。

端午佳节,粽香四溢,随着节日的临近,各地端午经济逐渐升温。在有“屈原故里”之称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多个食品加工企业正加紧生产特色风味粽子,满足市场需求。今年,当地推出脐橙鲜肉粽、脐橙蛋黄粽、脐橙豆沙粽等创新品种,将秭归特产脐橙与传统粽子结合,赋予端午美食新滋味。

在甘肃庆阳,制作香包是传统习俗,2006年,庆阳香包绣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庆阳香包绣法多样、造型精美,如今,小香包已经发展成为大产业,不仅变身“国潮”畅销国内,还火热“出圈”俏销海外。近期,甘肃庆阳香包因端午节迎来了订单高峰。

甘肃省庆阳凌云服饰集团轩辕香包艺术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 侯喜云:今年主打纯手工“国潮”风格刺绣香包,比如“南佐记忆”刺绣陶罐、卡通十二生肖系列挂件、刺绣如意挂件,卡通胸针等一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