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厦门实践(十九):活优富美 幸福霞阳
今天(21日)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厦门实践》全媒体报道,我们一起来关注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围绕“党支部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村民转产转业”破题定向,霞阳社区全域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连续七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千万元。接下来我们就走进霞阳,探寻社区的“财富密码”。
临近新阳工业区,霞阳社区以2.72平方公里的面积,承载了4.2万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多、建筑密度大,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策划生成16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项目,梳理出460处违建,紧接着,社区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做通居民的思想工作,启动治理违建。
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党员:之后我们要把状元堂活化成党群工作站和微型消防站,现在我们微型消防站车子已经开过来了,就是为了周边(居民)的安全。
党建引领开新局 创新机制聚民心
这是霞阳社区创新设立的茶桌调委会和党群圆桌会机制,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中,居民关切烦恼的大小事都被搬到“茶桌”上来谈。发挥党委“火车头”作用,社区党员带头、乡贤力量参与,大家集思广益解决城中村治理中的种种疑难问题。
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 杨升文:城中村的现代化治理,对我们村民的利益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也要发挥党员的力量,群策群力。
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党委书记 林河通:我们倾听群众心声,共同成立霞阳社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委员会,以身作则,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城中村现代化治理。
社区全域治理 9个月16个项目全面完工
上下齐心,霞阳社区仅用9个月便实现了16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项目的顺利完工,腾出超2.4万平方米可利用空间,打通100多处消防通道,在完成社区950栋出租屋消防技改的基础上推进拆窗破网。梳理空间后,社区里新建了近邻廊、家风廊、市民公园等配套设施,组建志愿服务队,日常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 蔡淑虹:志愿服务队由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共同组建,目前已经有将近900人了,我们每周开展一次志愿服务,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能够让我们社区变得更好。
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居民 孙艳:房屋屋前屋后更干净,更整洁,更宽敞了,我们更喜欢在这边安心住下来,因为这边环境更好。
以项目带提升,以基建带治理,霞阳社区还引进“大物业”专业化管理团队,首创商铺公共卫生服务费征收机制,实现“自我造血”长效运营。社区里原有的夜市步行街改造升级后,统一规整沿线摊位,美观整洁。
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商家 施女士:这个事做得非常好,整个街道非常干净整洁,没有什么灰尘垃圾飞扬,比以前好多了,对我们生意帮助非常大。
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夜市摊主 余女士:定期清理卫生,毕竟吃的环境要好一点,大家更放心,像雨棚(建起来)都能挡得到太阳,客人也可以站到雨棚下,不会淋到雨。
多元产业升级 居民“钱袋”更鼓了
从“隐患交织”到“安全宜居”,环境整治好了,霞阳社区开始在原有集体经济基础上谋划产业提级,升级霞阳夜市、建设步行街,社区还引进集体发展用地项目打造商贸综合体,推进全社区共同富裕。去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0万元、人均分红2000元,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还能额外获得补助2800元。
海沧区新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陈文化:接下来我们还会推进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不仅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马銮湾,还能为社区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和服务增值,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打造一个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开放式街区,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