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2015年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设立。十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引领,充分发挥近台区位特色和先行先试优势,探索出一批高质量“厦门模式”创新经验。从今天开始,《厦视新闻》推出系列报道《潮涌十年》,聚焦厦门自贸片区十年发展成效。今天我们首先来关注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

厦门群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台湾群曜医电在厦设立的中国大陆总部,其研发的新型上消化道胶囊内视镜,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插管、麻醉等过程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企业负责人介绍,大陆的胃镜市场前景广阔,但如何开拓却是一道难题。正当企业发愁时,厦门自贸国际基金港母基金象屿创投为他们带来了资金、政策、产业资源等支持,并帮助群曜医疗顺利落户厦门。

厦门象屿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丽:除日常合规管理外,我们还充分利用自贸国际基金港平台载体,通过开展路演和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做好投融资专业化服务,进一步促进项目落地和高质量发展

为了让资本与产业在厦实现“双向奔赴”,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积极打造自贸国际基金港,通过全国首创“引导基金+CVC母基金+S母基金”的“一体两翼”母基金体系,构建起了一个面向全球知名母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区。这一创新模式成功获评“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目前,厦门自贸国际基金港已吸引经中基协备案管理人145名,基金注册总规模超过1600亿元,成功引进包括商舟航空、帅克宠物、旺旺集团等企业。

厦门自贸国际基金港运营方晨哨集团厦门团队负责人 王婷婷:未来 依托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和独创的“一体两翼”母基金体系,打通基金从募集到退出全渠道,吸引更多GP(普通合伙人)来基金港落地,来厦门投资 另一方面,立足本地“4+4+6”产业体系,做好产融对接,助力资本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以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挂牌十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632项创新举措,其中153项全国首创,31个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一批全国推广的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厦门13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入选,其中的船舶“不停运办证”模式已经为广大船主带来明显效益。

今年3月底,厦门良运船务公司新购入的集装箱船舶停靠在浙江舟山水域等待投产营运,需要办理十多种证书才能航行。这些证书涉及多个部门,以往全部办完可能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船舶停运成本很高。针对船舶转籍过程中,因相关证书“逐项办理、互为前置”耗时较长,且“旧证失效、新证未发”不得不暂停运营等问题,厦门自贸片区打破行政审批部门壁垒,海事、船检、水运三部门同步受理、同步出证,最快可当日办结。

厦门良运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洪德贤:我们只需要把材料提供过来,大概一两天的时间内,最快当天他就能把这10多种证书给我们一次性办出来。像我们这种船每天的成本租金在4万元左右,省了这20多天的时间,我们也省了大几十万元。

厦门海事局政务服务中心二级主任科员 王虹:目前不停运办证的改革实效明显,厦门港注册船舶载重吨从2021年的400万吨增长到2025年的560万吨,我们将把不停运办证工作拓展到新船投产运营上,根据不停运办证的核心要素,持续扩大其运营场景并完善配套工作。

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厦门自贸片区还对接《国际便利海上运输公约》要求,建设海上运输“单一窗口”,解决不同港口重复申报、海事重复审核等问题;推动重晶石粉海运安全标准成为国际规则;弥补当前国际海运规则关于储能集装箱海运安全标准的空白。一批批独具厦门特色的标志性首创经验和典型案例落地见效,助力厦门自贸片区打造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厦门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