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厦门实践》全媒体报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海沧湾东南端的贞庵村。这个城中村紧邻嵩屿码头,与鼓浪屿直线距离仅1.5公里,拥有丰富的海丝文化印记和文旅区位优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贞庵村开启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以打造“海韵休闲文旅村”为定位,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

晚上八点多,从鼓浪屿开往嵩屿码头的最后一班船搭载市民游客缓缓驶来。这条今年刚开通的夜航航线,为附近市民出行和来厦游客往返两地提供了更多选择。

海南游客 谢女士:我觉得夜间航线非常好,很方便,我们刚才还在说很近,船开过来应该不到十分钟,下午过来的风景跟晚上完全不一样,我可以看到整个厦门的夜景。

增开夜航引流增量 发展民宿支柱产业

嵩屿码头旁便是贞庵村的民宿美食步行街,得益于夜航航线的开通,今年春节假期,贞庵村的特色民宿入住率超9成,部分民宿甚至一房难求。

海沧区嵩屿街道贞庵村民宿店主 卢思嘉:基本上所有客人都会在这里停留一天,然后再上去鼓浪屿。

文旅商融合,给这个城中村带来了繁华夜经济。借助这个契机,贞庵村还着手改造民宿美食步行街的房屋立面,提升夜景工程。村两委牵头引导成立了民宿协会开展行业自治,结合区位优势培育海韵特色民宿,提升游客入住体验。

海沧区嵩屿街道贞庵村民宿行业协会会长 李志通:我们制定了《民宿协会章程》推动行业自律,协调村里增设停车位改善游客体验,组织民宿主培训提升服务水平,还联合村里开展营销,吸引更多游客。

海沧区嵩屿街道贞庵村民宿店主 刘增宁:民宿协会协调各个商家之间的关系。包括跟村里面的沟通。也是一个很好的桥梁。这样大家是一个良性竞争。在节假日我们入住率都能达到90%以上。

腾挪空间 构建多元文旅业态

住下来的人多了,如何让住宿游客不仅“留得住”,还能“记得住”呢?贞庵村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把村内空间、安全、配套改造提升与700年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统筹规划腾挪空间。

海沧区嵩屿街道贞庵村村民 贾晓旭:之前我们每家每户前面都有很多“蜘蛛线”,现在那些电线都不见了,感觉更加美观了。改造完以后地板都是一个高度,走过去都是平的,尤其现在增加了很多路灯,晚上出行的时候也比较安心。

海沧区嵩屿街道贞庵村外来村民 袁煜玲:整治后村里变得特别干净、宽敞明亮,跟一般的城中村不太一样,有点像欧洲小镇的那种感觉。

有了空间,贞庵村梳理形成文旅地图,提炼内厝码头、厦漳铁路遗址等特色元素,策划了一条民宿美食街串联海韵巷-宁海路、濠门巷、前庵街三条主题线,布局12个文旅打卡点。利用独特的海韵优势,贞庵村招商引入了餐饮美食、文创研学、特色休闲等多类型产业。

海沧区嵩屿街道贞庵村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项目代建单位负责人 陈玮:我们采用了蓝色海洋色系的彩色透水混凝土,整个环境与民宿一条街的文化相符合。在道路铺贴方面,我们采用了压印混凝土,减少了铺贴的工序,快速施工,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文旅氛围和放松自然的感觉。

打造文旅商融合街区,贞庵村从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海韵休闲文旅村”。村里创新打造了“专业服务+智慧平台+长效运营”模式,村集体收入每年预计可增加400万元,年收入达1000万元。

海沧区嵩屿街道贞庵村村委第一书记 江永明:接下来我们还将策划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推出“贞庵-鼓浪屿”联动旅游线路,吸引更多过夜游客。

海沧区嵩屿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晴:我们目前正在培育打造一些相关产业落地,立足于现有民宿的天台,打造像咖啡,还有包括像婚纱摄影,形成民宿产业的一个延展。贞庵的岭上农贸市场(外面)准备培育和打造一个小而精的夜市,让这些住在这里的游客,晚上也有可消费的地方,可游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