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关工委全力构建“大关工”格局 护航青少年成长
14日,厦门市关工委第28次全委(扩大)会议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厦门人民会堂召开。全委会与联席会“双会并轨”,释放了厦门构建“大关工”格局的强劲信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厦门市各级关工委始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尽心竭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充分发挥广大“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系列新的变化也在快速发生。去年,30岁的厦门市关工委从组织、队伍、基金、阵地、宣传等多方面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驱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去年10月,厦门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与市关工委联合印发《厦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及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标志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进入协力共赢的新时期。此次会议将全委会与联席会合并召开,不仅细化了全市各级关工委今年的奋斗路线图,而且进一步明晰了各联席单位的具体职责,比如在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爱心扶幼”、深化两岸青少年交流等方面,教育、司法、卫健等多部门都可以做些什么,真正形成“机制联动、资源联合、阵地联建、活动联办”的“大关工”工作格局。
会议指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社会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各成员单位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形成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还要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融合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厦门市关工委主任陈秋雄表示:“市关工委期待与各联席单位紧密携手,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共同开创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我们也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强劲动力,不断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以更扎实举措推动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
现场
谈感受 提建议 谋发展
与会代表分组讨论气氛热烈
与会代表分三组展开热烈讨论,围绕如何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联动互动、提升工作实效等谈感受、提建议、谋发展。
市委社会工作部表示,将积极引导基层社区党组织和新兴领域企业、社会组织成立关工委,促进党建工作、关工委工作和社会工作的深度融合;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表示,将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推进融合育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好史志专家学者的作用,为青少年讲解红色文化;市文旅局谈到将陆续推出郑成功、陈化成、陈嘉庚等文化精神及文物主题游记活动,邀请亲子家庭参加“考古季”活动开展野外考古勘探研究;市体育局强调,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健青少年身体,强大青少年心理,提升青少年抗压能力;市总工会谈到将更好地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让劳模精神在关心关爱中发扬光大;团市委表示,聚焦思想引领、权益保障、关爱成长、校外教育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完善平台,联动各方,鼓励青年担当作为;市妇联强调做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年将进一步开展好家庭教育讲座“五进”活动;海沧区关工委表示,要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关工委组织建设,扩大覆盖范围,发挥对台资源优势,深化两岸青少年交流;同安区关工委表示,要利用农业农村领域“银发人才”多的优势,组织针对青年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应邀出席会议的厦门大学关工委也表示,将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和课题调研等活动,培养一流人才。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认识,将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责任担当,对关工委工作做到思想上真重视,工作上真支持,服务上真保障,同心协力推进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工作成效点击
2024年是厦门市关工委成立30周年。一年来,厦门市关工委以“守正创新”赋能工作升级,在教育引导、关爱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强化思想引领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培训、宣传宣讲、业务辅导和座谈交流活动,引导广大“五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青少年关爱实践的能力。
从青少年所需所盼和“五老”所能所愿出发,创新工作理念,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多方协同合作。成功举办厦门市关工委成立30周年大会,有效提升关工委社会影响力。
坚持德育铸魂
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功举办各类活动1166场,覆盖人群超13万人次。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月”活动,吸引66.15万人次的青少年积极参与。
深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青少年“四史三爱”教育和“中华魂”读书活动,将“中华魂”主题教育融入“大思政”体系,并在民办高校开展“读懂中国,强国有我”演讲、征文活动。
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活动,组织“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和“孝老敬贤月”活动,多种形式引导青少年践行优良品德。
加强法治护航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深入推进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全市共开展普法教育1400余场、法治宣讲460余场,覆盖青少年超14万人次。打造虚拟动漫角色“夏关”“艾萌”开设云课堂,创新普法模式。
发挥“五老”优势,精准帮教“问题少年”。全市310个“五老”关爱工作团积极行动,成功打造多个帮扶品牌,为青少年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积极拓展关工委工作融入社区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路径,助力构建“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格局。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德法润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建设,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与“两站”融合发展。
深化关爱服务
2024年,由市关工委主导的厦门关爱联盟成员单位广泛发动筹集善款6904.3万元,惠及市内外161879人次家庭困难学生。制定“厦门关爱联盟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规范教育基地和快车团队经费补贴,探索协作机制。
聚焦帮扶困境儿童。扎实推进“爱心扶幼”,优化常态化关爱项目,提升青少年关爱保护成效。“六一”爱心赠书活动惠及2.6万人次学生,“关爱成长微心愿”活动实现100名同学的小心愿。厦门关爱联盟教育基地联合“健康快车”团队举办超3000场“希望快线义诊关爱活动”,惠及285万人次。
启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工作。开展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调研,组建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关爱专家团,参与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市关工委在思明区前埔南社区举办首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培训讲座等。组织动员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长的“五老”,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重视平台搭建
着手筹建“中华五育馆-厦门市关心下一代之家”,并成立筹建专班,一手抓德智体美劳“五育”项目资源,一手抓载体场所合作。
加强关爱基金的工作力度。成立了基金工作委员会,并设立“关爱下一代慈善基金”,通过举办活动、宣传善举,提升基金公信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关爱事业。
密切青少年交流交往。成功举办海峡两岸老少书画摄影交流活动,承办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赛等。与新疆吉木萨尔县开展共建交流,不断扩大工作领域。
夯实自身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创新“三融合”机制,积极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有序推进“五老”工作室、企业关工委建设。
调整优化组织架构,凝聚工作合力。扩大工作队伍,优化人员结构。开展实战型调研,专题调研成果获评全国二等奖。打造多层次宣传矩阵,提升关工委影响力。
2025年奋斗路线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一年。厦门市关工委今年将进一步用心谋新,不断在引导帮助青少年,壮大凝聚“五老”队伍,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等方面拓新路、谋新篇。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发挥厦门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突出向青少年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
动员广大“五老”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在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主动作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让关工委和广大“五老”成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可靠力量。
践行立德树人之责
深化传承红色基因工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爱心扶幼”、两岸青少年交流交往等工作,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比如,深入实施“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全市青少年党史学习夏令营。持续深化“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办好2025年关爱联盟助学大会,持续开展“关爱成长微心愿”、“六一”青少年赠书等品牌活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青少年心理关爱专家团”参与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建立“五老”关爱特殊青少年、困境青少年一对一帮扶机制。积极承办第十七届海峡论坛 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举办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老少书画(摄影)交流活动等。
悉心精进自身建设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关工委组织建设,实现市关工委成员单位关工委“应建尽建”。
增进基层组织建设质效。鼓励加强企业、街(镇)、社区(村)关工委组织,特别是街镇一级关工委的组织建设。
加强“五老”队伍建设。摸清“五老”底数,着手建立“五老”骨干数据库,扩大“五老”志愿队队伍规模。动员“五老”学网用网,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抓好实体阵地建设。全力推进2025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华五育馆-厦门市关心下一代之家”建设。加快“五老”工作室建设。
做大关爱基金。着力健全资金募集与管理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拓宽基金来源,规范基金运作使用。加力做好宣传褒奖工作,引导更多爱心企业和人士捐资支持。
重视“关工”文化建设。厚植“利乐青少,造福社会”的价值观,发扬“讲情怀、讲奉献、讲实干”的工作作风。
打造“大关工”格局
完善互联互动机制。加强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工作指导、协作互动机制。推动各区关工委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
积极发挥属下社团作用。加强“市关心下一代教育促进会”建设,充分发挥促进会和各理事、成员单位职能作用。聚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和困境青少年等群体,推行个性化帮扶计划。
提升宣传调研成效。重视新媒体优势作用,拓展媒体矩阵,提高全社会对关工委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聚焦关心下一代热点难点问题,形成高质量调查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