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营商好生态——扎实推进“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评论之四
对城市来说,营商环境涵养的是未来发展的增量,谁拥有优质增量,谁就能赢得未来。所以,拼经济,必拼营商环境。
对企业来说,营商环境像阳光、雨露和土壤。营商环境好,才能滋养出更多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为企业打造营商好生态,厦门一直很拼,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厦门的“一把手”工程。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厦门最早建立市主要领导直接部署、分管领导具体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同、注重制度建设、聚焦企业关切、坚持开放创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指向,持之以恒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重商亲商、暖商惠商。来厦门投资兴业的企业,从一个个细节中体会到这座城市的满满诚意:政务服务提优、项目审批提速、经营成本减负、市场环境提质……厦门不断擦亮营商环境品牌,成果显而易见、朋友圈越扩越大,营商环境建设连续三年在全国位居前列,连续五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新年伊始,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吹响“冲锋号”。作为营商环境建设排头兵,厦门更有责任走在前、做示范,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吸引要素“强磁场”。
厦门将今年营商环境工作的主题确定为“聚焦经营主体关切 着力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堵点,从公平竞争、法治环境、对接国际、办事便利等方面入手,牢牢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根本,借助厦门勇于改革善于改革的优势,拿出一系列新招实招硬招,让经营主体信心倍增,让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做优营商环境就是要给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我们要发挥厦门制度创新优势,以改革的思路办法,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加快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要素市场,构建要素便利流动的体制机制;不断夯实厦门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全国第一的深厚基础,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更好开展信用建设。
营造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法治体系,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坚强有力的保障。近些年来,厦门营商环境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各类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干事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要用好《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海丝中央法务区等法规和平台,借助地方立法优势,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内外兼修”,重点在加快制度型开放。我们要落实落细《厦门市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措施方案,更加主动接轨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加快内外综合交通枢纽联通、促进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汇聚,充分发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奋力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营造高效快捷的便利化营商环境。“便利化”的关键在优化办事流程,体现的是服务宗旨。我们要持续深化“益企服务”专项行动,持续优化各类审批事项流程,全方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流程要再简、时间要再压、成本要再降。扎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努力让企业办事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以更加热情和高效的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需要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发力。除了各级政府要通过“政府有为”更好实现“市场有感”,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既是优良营商环境的受益者,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守法经营、公平竞争中实现自律自强、自我超越。全社会也要凝聚起“人人关注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共识,夯实“尊商安商赢商”的社会基础。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同向发力、奋勇争先,加力加码、实干快干,就一定能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