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

从百年前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家国情怀,到特区建立后“远亲不如近邻”理念的传承弘扬,志愿精神早已融入厦门血脉。如今,厦门市志愿者突破112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达到700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近18万个,满城“志愿红”是厦门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致敬这112万志愿者!他们是厦门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最美”实践者、弘扬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多年来,厦门持续创新治理模式,同心共筑志愿之城,一批批优秀的志愿者被市民熟识,他们以友爱互助、无私奉献,让雷锋精神化作日常,结出累累硕果。整座城市也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将基层治理与百姓民生相结合,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践行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厦门推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在全市22个试点社区落地生根,生成25个“一老一小一新”志愿服务项目,实现社工与志愿服务协同发力、双向奔赴。发挥闽台特色,发展台胞志愿者3000余人,全市培育“苔芯志愿服务队”等100多支队伍。

首创两企三新“城市合伙人”模式,150多支两企三新志愿服务队成为厦门志愿服务蓬勃的新兴力量。全市联动28个职能部门解决“两企三新”群体急难愁盼问题132个,建立暖“新”驿站400多个。组建“爱心车队”“蓝骑士急救侠”等特色队伍,打造“鼓浪屿好小哥”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引导服务对象转为志愿力量。

探索志愿服务国际合作的交流路径,在“9·8”投洽会上,“金钥匙”志愿者以多语种服务打造国际名片。蓝天、曙光救援队参与多起国际应急救援,展现厦门担当。官任国际社区的“洋妈妈”志愿服务队,汇聚42名外籍居民,以国际学堂、慈善义卖架设文化桥梁。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蓝天救援队队长水草24小时在线,365天在岗,随时准备为生命出发;双十中学学生张智勋在地震来临时抱起行动不便的同桌,“这一抱,胜过千言万语,也见证了人性光辉”;厦门航空乘务长郭燕玲和同伴们在万米高空紧急救助突发疾病的乘客,用实际行动践行“航班守护者”的誓言。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如今,越来越多凡人善举的涓涓细流,正汇聚成向上向善的澎湃江河。这座海上花园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跃动着志愿者的身影……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初春三月,志愿服务如和风细雨,悄然无声地润泽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它温柔而坚定;当鹭岛晨光映照着志愿者的汗水与笑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雷锋精神的传承,更是一座文明城市治理智慧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