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门红”!近日,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龙汽车新能源”)成功交付152套新能源客车核心零部件电机和电控订单。接下来,152辆搭载这些核心零部件的新能源公交车将启程驶向意大利。这是金龙汽车新能源近年来获得的首个欧洲市场大批量订单,标志着“厦门造”乃至“中国造”新能源客车核心零部件在欧洲高端市场取得新突破。

海外市场拓展新突破;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全新研发生产基地推进顺利,即将开工建设……2024年,金龙汽车新能源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增强争优、争先、争效意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答卷。这家专注于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领域的企业,在国内细分市场的占有率达18%,销量跻身细分领域前列。

2025年,金龙汽车新能源将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平台,为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添砖加瓦,为中国新能源客车走向全球贡献力量。

海外市场拓展新突破

年终岁首,金龙汽车新能源电机、电控、动力电池生产线,呈现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我们正在加紧赶制生产订单,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30%。”金龙汽车新能源副总经理叶伟宏介绍。

自2018年起,金龙汽车新能源与金龙汽车集团权属整车企业以及外部近10家整车企业合作,借船出海,开拓海外市场,硕果累累。

2022年,公司产品批量进入泰国市场,目前泰国市场保有量达到3500台。2024年,金龙汽车新能源海外市场留下一个个鲜明的印记:6月,50套产品交付多米尼加,创下中国出口多米尼加最大批量7米车订单;7月,150套批量产品交付埃塞俄比亚,成就中国客车批量出口埃塞俄比亚的新能源“第一单”;8月到10月,440套电池电机电控全套“三电产品”陆续交付越南,由此,越南有了首批以KD形式在当地组装完成的新能源公交车……

目前,金龙汽车新能源产品已批量进入泰国、越南、埃塞俄比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等4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的重要力量。

“出海”之路充满挑战。“中国地大物博,在国内市场方面,金龙汽车新能源产品已覆盖300多个城市,我们原以为产品已在国内市场经受住不同气候、环境、条件的考验,能轻松应对海外市场,但到了海外市场才发现,还是不一样。这几年来,我们积累了不少‘出海’经验。”叶伟宏说。

比如尼泊尔,当地大部分是泥土路,路面坑洼、泥泞,对新能源客车的抗振性要求较高。国内新能源客车的标准为抗振能力6G(重力加速度),金龙汽车新能源则把产品提高到抗振能力10G。这个调整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要调整结构设计,在不增加产品尺寸和重量的前提下,加大产品的结构强度。同时跟主机厂合作,使用减振新材料、耐候接插件等,进一步提升环境适应性。

多米尼加市场的考验又不同。多米尼加是海岛国家,对产品的耐盐雾要求跟国内不一样。为此,金龙汽车新能源专门对产品做船航级的防盐雾处理,对产品外壳进行钝化、涂漆双重保护。按照国内标准,盐雾试验是做72小时,而金龙汽车新能源做到540小时。

每一次跨越国界的交付,都是对产品实力的又一次锤炼与提升。金龙汽车新能源不仅输出产品,还输出技术、输出工艺,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KD项目便是金龙汽车新能源与当地市场深度融合的标志。在泰国、越南等市场,金龙汽车新能源配合整车厂以及当地合作方落地KD项目。“我们派出团队,协助当地合作方建立客车零部件生产线,同时在当地做培训,把国内的经验带过去,让当地能更好地使用纯电动客车。我们通过技术、产品、服务,把市场呵护得更好一些,让用户黏性更高一些。”叶伟宏表示。

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三电系统”相当于新能源汽车的“大脑”和“心脏”,其技术水平至关重要。金龙汽车新能源持续深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其技术创新水平已达国内甚至国际领先。

2024年12月16日,厦门市科学技术大会在厦门人民会堂召开,大会为2023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奖。其中,由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及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基于国产晶圆的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关键技术研发及整车规模化应用”项目斩获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对芯片的需求更大,一辆车可能需要用到500到800个芯片,“一芯难求”一度影响行业的发展。叶伟宏语气坚定:“提升国产晶圆在电驱动中的可靠性,打造‘中国芯’电驱动系统,我们必须要推进下去。”

该项目研发的“中国芯”电驱动系统拥有超30项知识产权。项目首次应用国产晶圆和模块技术,解决了新能源客车电驱动系统的核心难题,有效改善了轴承电腐蚀和传动噪声,提升了车辆舒适性与安全性。“我们通过硬件、软件两方面,全方位开发和定制化设计,提升基于国产晶圆的电控可靠性,实现一秒可开关5000次。”叶伟宏说。

自2023年起,“中国芯”电驱动系统大规模使用,推动了中国新能源客车零部件产业从“依赖进口”向“国产替代”转变。

碳化硅的应用,是另一个行业创新之举。金龙汽车新能源在行业内率先把电机控制器、转向油泵控制器、绝缘检测仪等六大核心功能部件整合在一起,推出了碳化硅主控六合一集成控制器。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优秀代表,相较于第二代半导体有更优越的物理性能。“车辆采用碳化硅主控六合一集成控制器,带来非常大的优势,最大优势是电耗效率提升了5%以上,车辆原本跑300公里,现在能跑315公里以上。并且,产品体积少了30%,功率密度提升了20%,一减一增,发挥乘数效应。”叶伟宏表示。

一级踏步、大通道、全平地板……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厦门46路公交车“上新”了。这一新款公交车,采用的便是金龙汽车新能源的新一代电驱桥产品。新款公交车少了传动轴,后悬变短,8米长的公交车能提供原本10米长车的载客量,整车能耗反而减少了5%。并且,车厢内实现全平地板设计,方便乘客上下车和无障碍通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群乘坐公交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创新带来连锁反应,创造出“质变”,推动产品更集成高效、更可靠,价格更低,达到“既要又要还要”的效果。

打造智能制造新蓝图

这家走过8年发展历程的企业,还在谋划推进一个“大动作”——建设全新的研发生产基地,打造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智能制造新蓝图。

金龙汽车新能源现有厂房面积不到7000平方米,且厂房的层高、承重,包括整体规划,已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的需求。

预计2025年6月,金龙汽车新能源研发生产基地将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涵盖通用厂房、厂房配套用房、地下设备用房以及室外配套工程。建设用地面积达99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米。

叶伟宏告诉记者,在公司成立初期,轻资产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公司快速前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公司需要提高自制率,提升品质管控,降低运营成本。项目规划构建启动电源专用生产线、电驱桥生产及下线检测线、多合一控制器生产线、扁线电机定转子合装线等一系列具备先进制作和检测工艺的生产线,进一步提高自制率,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

在新的研发生产基地,金龙汽车新能源还将投入大量研发设备,进一步夯实研发实力,提升公司的产品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提升公司的测试能力,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东南片区具备强大试验能力的平台。目前,金龙汽车新能源试验中心已具备了中国及数十个互认国或地区认可的管理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

短短十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政策支持,迈入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研发生产基地的建设,将助力金龙汽车新能源朝着做大、做强、做优的方向稳步迈进,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