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厦视新闻
2025-01-14 19:47:04
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快速增长,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及规范化管理等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厦门代表团部分代表就关注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省人大代表、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韩韬轶同样关注这个问题,她建议,可以通过分场景的“小快灵”立法,强化制度支撑,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平就业、薪酬支付、工作强度、安全卫生责任制等具体问题。同时,加快推进市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引入司法、工会等力量,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渠道。此外,平台企业也应当承担配合公共管理的职责,进行数据共享,加强智慧化信息化管理。
省人大代表 韩韬轶:通过建立“服务+保障+监测”三位一体服务平台,设定严密科学的新就业形态、用工监测机制和预警系统,为劳动者维权和政府监管提供数据和法律支撑。
来自思明区厦港街道巡司顶社区的省人大代表叶晓军,将关注点放在了护工护理员群体上。在社区工作中,有居民反映部分医院护工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护理水平不高。通过走访调研,叶晓军发现这样的问题不是个例。由于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护工难以更新知识和技能;管理职责划分不明、收费标准不明确,护理质量难以保障;有些护工没有劳动合同或者保险等,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和积极性。
省人大代表 叶晓军:我建议由省卫健部门牵头建立准入机制,加强培训教育,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服务定价,保障护工的这些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同时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全省护工的数据库还有评价平台,实现护工和患者的双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