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通全球·“八闽宝贝”出海记(八):“一滴油”的七十二变
打开百宝箱,今天我们要说的宝贝是石油。通过炼化技术,人们把石油变成各种各样的化工原料,然后制成各种产品,你穿的鞋子、用的手机、喝的饮料,都离不开石油。让“一滴油”七十二变,福建打造了万亿级石化产业,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石化重镇。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滴油”背后产业链供应链的“七十二变”。
中国的石油消费量排名全球第二,进口石油占比高达70%。这么多的油,从哪里运来?福建不产石油,为何却能成为石化大省?当石油炼化供应链的齿轮开始转动,一桶原油,可以同时让一辆汽车行驶450公里,一辆卡车行驶64公里,另外得到3.79升用于铺路的沥青,以及946.35毫升车用机油。剩余的石化产品,还可以制造39件涤纶衬衫、540支牙刷、65个塑料杯。跨越山海,我们见证“一滴油”的七十二变,为工业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一滴油”的七十二变】
沙特阿拉伯,广袤沙漠如同金色海洋。这个曾经资源匮乏的国家,自1938年在地底发现石油后,彻底改变了命运。这里走出了全球最大的油气公司沙特阿美,总市值近2万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投资部次大臣赛乐·阿里·哈卜提:沙特阿美在上世纪90年代就意识到,中国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近年来,沙特阿美在中国开启“买买买”模式,不仅入股多家石化企业,还与多个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沙特阿美、中国石化、福建炼化合作建设的福建古雷炼化工程已经开启二期项目建设。这个总投资711亿元的项目,是福建省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超2000亿元。
沙特阿拉伯投资部次大臣赛乐·阿里·哈卜提:沙特阿拉伯的第一笔重大投资是在福建泉州,长期以来,沙特阿美公司在厦门设有办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资企业不断壮大,福建的零售加油站也从400家增加到1000多家。
而在沙特,中国石化也与沙特阿美“强强联姻”,延布阿美中石化炼油有限公司就此诞生。
记者朱叙原:延布合资炼油厂坐落于美丽的红海边,在当地诸多炼油化工企业中是年轻的后来者,但每天40万桶原油的设计加工能力,使它成为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炼油厂。
石油的出现,让延布,这个小小村镇成长为沙特西岸仅次于吉达的第二大城市。2016年,延布合资炼厂投产启动,这也是中沙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延布阿美中石化炼油有限公司生产计划部经理纳伊夫·穆阿拉·阿尔哈比:沙特阿美为延布炼厂带来了,重大的战略、财务和运营优势,而与中石化的合作,为炼油效率、市场准入和全球最佳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阿拉伯半岛的西侧,红海与波斯湾的蔚蓝水域轻抚着沙特的海岸线,宏伟的港口伫立在此,法赫德国王工业港是沙特经济动脉的重要节点,也是链接东西方贸易的桥梁。而中国,是它们在经贸网络中的重要坐标。
记者朱叙原:我身后这艘VLCC也就是超大型邮轮,正是从沙特阿拉伯远道而来的,经过20多天的航行,它穿越马六甲海峡,载着30万吨的原油来到福建,并且通过海底的管道直接输送到,十多公里外的福建联合石化厂区内。
这里是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专属原油码头。这个占地7000多亩的公司,是沙特阿美在福建的又一合资项目,成立运营至今,已累计加工原油1.56亿吨,实现产值超8500亿元。福建“不产一滴油”,是如何成为如今的全国石化大省的?答案就在这些银色管道内。
福建联合石化公司党务办主任林铭彬:原油在进入炼厂之后,它首先会经过常减压装置做一个初步的分离,分离之后根据组分不同,送到下游装置里头进行加工。
记者朱叙原:乙烯是石化产业中的核心环节,因为分子中含有一个不饱和的双键结构,因此它的化学性质相当活泼,可以制造橡胶、塑料等等,那么被誉为石化工业之母的它,是如何搭起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桥梁呢?
一袋袋聚烯烃产品装袋、封口,整齐地排列在待装区,这些正是福建联合石化为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代工生产的产品。每天,这条生产线能产出2000吨聚乙烯、1000吨聚丙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通过调整聚合压力和温度,可以改变聚烯烃产品的硬度、透明度、柔韧度,生产出医用口罩、家电外壳、矿泉水瓶、电线、汽车零部件等不同产品。
福建联合石化公司聚烯烃业务团队经理陆军:成品变成这个颗粒之后,再送到现在这个装置就是叫包装,把它包装成成垛的产品,然后经过储存送到用户手中。
在乙烯下游,差异化生产蹚出新路,向更精细、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进阶。在厦门翔鹭腾龙集团的生产车间内,研究工程师刘茜正在和产线经理了解生产情况。从上游工厂得到原材料,一条条细如发丝的纤维终于成型。而刘茜的工作,就是在这些细丝中加入各种“配方”,使它成为或可保暖、或可防晒的聚酯纤维。
厦门翔鹭腾龙集团研究工程师刘茜:我们主要两大原料是PTA(精对苯二甲酸)和MEG(乙二醇),制成我们的产品聚酯切片,聚酯切片再通过纺丝和制棉的过程,得到我们的产品,聚酯长丝和短纤维,这个产品是我们出口最多的产品——短纤。
每天,聚酯切片都在上演“变形记”,若是熔融压缩,就可以拉成一根丝线,送到下游纺织厂制作成衣;如果制成瓶级聚酯切片,则可以变成矿泉水瓶。目前,腾龙的年产量达26万吨,产品出口比值超过一半,制造的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
厦门翔鹭腾龙集团销售经理李同:有目前出口量每天大概有个500-600吨在出口,主要的出口市场以中东为主,现目前我们在沙特阿曼,可乐、百事可乐、农夫山泉、娃哈哈,这些都是我们稳定的客人。
近期,腾龙接到一个来自海外的大单,客户需要一次性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但大宗商品的原料价格实时变动,这要如何定价?厦门的石化供应链给出解决方案,利用期货衍生品对冲的手段,锁住原料价格,也为企业经营熨平了风险。
厦门国贸石化聚酯部总经理洪伟煌:我们在谈,在探讨一些,我们认为的一些核心的目标国家,做一些海外仓的尝试,因为原来更多的都是一些,电商的海外仓多,但现在我们也在去挖掘我们所谓的大宗商品的海外仓。
“全球聚酯看中国,中国聚酯看PTA期货”。从最初参与精对苯二甲酸PTA期货规避价格风险,到持续拓展至产业链条的多个期货品种领域来锁定产业利润,供应链运用金融工具,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瓶片市场上的定价权和影响力。
厦门国贸石化聚酯部总经理洪伟煌:现在我感觉整个供应链变成叫“放牧式”,我这边有产业,但是海外的很多国家也需要你在当地要有投资,所以他们很多未来可能会,整个投资的方式也会出海。
千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将福建与阿拉伯国家联结在一起,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度对接沙特2030愿景,福建与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合作也更加紧密。福建企业利用沙特先进技术,补充完善“烯烃-塑料”产业链,正向从“油”到“丝”再到“布”和“衣”的完整产业链迈进。“一滴油”链起万亿级产业集群,也推动福建这艘石化“航母”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