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24小时》报道厦门:“环保邹阿姨”和小区环保志愿队
14日,央视《24小时》报道厦门“环保邹阿姨”和小区环保志愿队,具体内容如下:
邹世恒,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的一位居民,今年已经78岁了。按年纪来说,年轻人都应该管她叫“邹奶奶”了,可看到她每天忙碌的生活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邻里们都还是喜欢叫她“邹阿姨”。
除了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喜欢跳跳广场舞、唱唱歌外,邹阿姨还是一位垃圾分类志愿者。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年逾古稀
冲在垃圾分类第一线
支好桌椅,摆好小摊,在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的小广场上,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由邹阿姨发起的“红桶行动”总会如约而至。
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居民 邹世恒:有害垃圾如果不分开的话,对环境影响特别大。现在的化妆品是划到其他垃圾里面去了,以前最早的时候化妆品也是有害垃圾类的。还有过期药品,有很多人用了以后就乱扔,这样就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特别是有些小动物,比如像一些宠物乱吃了以后也会伤害到它们,所以说我觉得要把这个弄起来。
在邹阿姨和志愿者们支起的摊位前,居民们可以将自家的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拿到摊位上,来兑换魔力擦等生活用品。在兑换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会同步展开垃圾分类宣传。
邹阿姨所在的金安社区是厦门市岛内最大的社会保障性住房社区,常住人口有近2万人。2017年,厦门市围绕着“垃圾去哪儿”展开全市行动,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但刚开始时,居民们都嫌有些麻烦。
邹世恒:开始不习惯,我们就把垃圾分类搬入舞台,编成快板、小品、舞蹈、诗歌、情景诗……搬上舞台以后大家很容易接受。
为了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邹阿姨又在社区的支持下,组织开展了“红桶行动”,集中回收有害垃圾。
邹世恒:有的人不一定有那么自觉,有的人可能随手就扔下去。但是有了这个兑换,他就想着,这个我不能扔,我要留着还可以去兑换一点礼物。
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居民 李阿姨:家里面有过期的、有害的东西,我都会拿过来,也不能乱扔,拿来可以换点东西。
回收来的有害垃圾,邹阿姨她们会再投放到小区固定的有害垃圾桶中。而这些给居民兑换的小礼品都是社区居委会出资购买的。
邹世恒:这些东西就是起个宣传作用,让大家来区分哪些是属于有害垃圾。这个LED就不属于有害垃圾,属于其他垃圾,尽管都是照明的。这个荧光灯就是属于有害垃圾了。人家不理解的时候,就用这个给大家讲。这个宣传页是专门做的,是社区、街道发下来的,我们就是一个宣传员一样,要登记这些礼品哪里去了,不是随便就可以拿走。在社区拿的礼品,它的走向要知道,谁拿了,要有个台账。
如今,垃圾分类的理念早已在金安社区深入人心。
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居民 李学珠:我们是在厨房里面放了一个厨余垃圾桶。我们的客厅会放一个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我们平常用过的污染的纸巾 ,还有孩子的一些笔、干胶,也都会放在这个里面。家里还会放一个小小的可回收垃圾桶,我们早上买菜、买水果用的盒子,就会放进这个里面。
就在今年,依靠着垃圾分类,金安社区还干了一件大事。这几年小区生活垃圾四分类产生的10168吨碳减排量上线交易了,这是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项目。
厦门市湖里区金安社区党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 陈惠萍:根本就没办法想象,垃圾分类还能够形成我们的碳资产,可以上市的。大家也都很开心,第一次收到这沉甸甸的7万元多的收入。在听取了我们居民的意见建议之后,这个钱将来还是会用于我们绿色低碳的小区治理的一些项目。
从捡拾垃圾到垃圾分类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
其实,邹世恒并不是厦门本地人,而是重庆人。退休之前,她一直在重庆的一所小学教音乐、舞蹈等文艺类课程,2009年才来到厦门生活,火辣辣的性格让她很快融入了这个城市,也和社区里的居民打成了一片。
15年时光,她不仅自己成了环保达人,还带动社区居民跟她一起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如今这个环保志愿服务队已有50多人。
如今,几乎每天晚上邹阿姨都会带着小区居民跳广场舞。邹阿姨说,其实她现在从事的环保志愿服务,也得从她刚来厦门时在小区里跳广场舞说起。
邹世恒:女儿在这边工作,生了小孩,需要我来带小孩。2009年就过来,那时候我在老家重庆也是跟这边一样,经常带大家跳舞。
眼见小区居民们参与身体锻炼的热情越来越高,邹阿姨干脆恢复了原来在重庆时的习惯,除了晚上跳广场舞,早上还安排上了打太极拳、唱歌等晨练项目,跟着邹阿姨一起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出门的次数多了,邹阿姨发现,她所在的金安社区当时并没有保洁人员,小区里的环境卫生非常差。
邹世恒:到处都是垃圾。因为我教她们打太极拳, 所以大家都相信我。我就说,我们今天早上打完太极拳,一起去捡垃圾。就这样拿着袋子、拿着垃圾夹子,在马路的两边沿途捡垃圾。后来有人说,阿姨,那边有人乱扔垃圾,他就会告诉我们,那就证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就这样,邹阿姨从小区里的运动达人,慢慢又成了小区里的环保志愿牵头人。随着邹阿姨的外孙逐渐长大,她也有更多的时间在社区里参加各种活动,邹阿姨在社区老年群体中的号召力也越来越强。2019年,在社区居委会的牵头下,“邹奶奶环保志愿服务队”成立了。
从那时起,每天上午8点,“邹奶奶环保志愿服务队”都会有4至5名队员,拿着小喇叭在社区里宣传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内容,他们把这称之为“小喇叭”行动。如今,已经坚持了快5年时间。
随着“小喇叭”行动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支队伍还成了小区居民反映问题的一个渠道。
如今,“邹奶奶环保志愿服务队”已经有50多人,队员们基本都是60周岁以上的退休老年人。
邹阿姨说,虽说志愿者队伍基本都是退休的老年人,但为了保证把志愿服务做好,队伍的管理工作一点也不能松懈。她每天都会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这支志愿服务队中。而对邹阿姨的忙碌,老伴王永富刚开始时并不理解。
王永富说,他试图劝说过老伴,适当减少点工作量,可最终不仅没有劝动老伴,还在老伴的影响下,自己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
邹世恒老伴 王永富:自己在家里面长期坐着还不好,出来活动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劝不住她就加入,也是陪陪老伴。
劝不住就加入,有了家人的支持,邹阿姨更加如鱼得水,队伍也继续壮大着。在金安社区,像邹阿姨这样的注册志愿者已有近4000人。
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徐姣:我们会给志愿者评优、评先的优先。志愿者如果有重大的疾病或者突发的意外,我们也会去申请一些相关的关爱基金。最重要的是,对于我们志愿者来说,居民的肯定和我们整个社区环境的美好,是最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做力所能及事
“跟上时代 自己才不会老”
一天下午,受社区附近的幼儿园邀约,邹阿姨来给孩子们讲一节关于环境保护的课。
厦门市秀德幼儿园老师 郑淑敏:她经常参加到我们幼儿园各项活动当中,比如说给小朋友讲海洋垃圾的故事,小朋友都很喜欢。
作为社区志愿者,邹阿姨如今经常被一些学校邀请给小朋友们讲和环保、志愿者相关的内容。对于自己的每次分享,邹阿姨最开始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要有趣。
邹世恒:要吸引小朋友,小朋友就是爱动的。要把一堂课讲好,首先明确你的对象是谁,要他们能接纳你的内容。
内容力图有趣对曾经做过老师的邹阿姨来说并不是难事,但几次讲课下来,效果却并不太好,邹阿姨发现和当年她教书时相比,如今孩子们上课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们对音视频素材的接受程度更高。
尽管没有太多基础,但邹阿姨是个不服输的性格。她开始自学制作PPT,有不懂的操作就问女儿或者直接去社区居委会问工作人员。如今,邹阿姨还学会了音视频剪辑,她经常会自己剪辑一些音乐,每天身上都会带着好几个U盘。
不断学习、尝试各种新鲜技术的邹阿姨,现在就连社区里举办活动用的专业音频播放设备,也都能轻松上手操作。
邹阿姨一直说现在这个时代太有趣了,各种新鲜的知识、技术扑面而来,自己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未来她还要学习掌握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各种应用。
邹世恒:尽管我78岁了,我从来没去想过我的年龄。要跟得上形势、跟得上时代,自己才不会老。而且还要给大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所以为什么我成天这么快乐? 就因为我做了这些事情,做得舒心。大家对我也很认可,对我非常好,都像家人一样,所以自己过得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