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厦门火炬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从今天起,《厦视新闻》推出《高新之约·时光印记》系列报道,带你一同去找寻火炬高新区那些镌刻在时光深处的发展印记。

从昔日的“弹丸之地”到如今的“一区多园”,从企业成群到产业成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今天,我们首先来看火炬高新区如何点燃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种,为我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科华数据董事会秘书 林韬:这台UPS1000,我们称之为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UPS产品,所有都是第一代科华人自己完成。

火炬计划 点燃厦门创新火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行业正经历着从手工操作向电子化转型的时期。随着银行业务量的激增,应对电脑意外断电的不间断电源市场需求巨大。UPS不间断电源这个外来技术,进入了科华的视野里。

科华数据董事会秘书 林韬:企业有两种声音,一个是觉得要走代理国外品牌的路线;第二个声音就是(走)我们自有品牌(路线),我们董事长很果断地决定,企业要走得远,发展得好,一定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眼前这张电路图,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元件符号、连接线路和信号流向,成为初代科华人掌握看家本领的“作战图”。为后续打破国外垄断提供支撑。

科华数据董事会秘书 林韬:当时大部分设备都是国外品牌,我们自主研发的UPS1000入选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说明中国的科技是有能力创造出同样优质的产品。

林韬口中的“火炬计划”是1988年由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的一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这项计划,不仅让科华走上了“科技兴企”的道路,也为厦门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1991年,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厦门火炬高新区由湖里小东山0.7平方公里的土地起步,科华也在这里安了家,并培养出5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86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等40多项。

经国务院批准,厦门火炬高新区开发面积从1平方公里扩展到13.75平方公里,这次扩容,将有利于火炬高新区做大做强,真正发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

跨岛发展 打造富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

把握高新技术发展机遇,三十多年来,火炬高新区每一次产业落子,都与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加速形成产业跨岛发展大格局。2005年8月,火炬高新区首次跨出厦门岛,在翔安打造火炬(翔安)产业区,不到180天,94栋现代化标准通用厂房拔地而起。2011年,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在集美启动建设,如今,厦门软件园已成为全省首个营收突破千亿元的软件园区。近几年,位于厦门东北部的同翔高新城,更是从一片乡野农田蜕变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成为厦门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高地。科华也紧跟火炬脚步,在同翔高新城启动建设科华慧云、科华数能两个新能源项目。

今年以来,同翔高新城通过前瞻布局,推动了新能安二期、盛屯磷酸铁锂等10个产业项目摘地,科华慧云、国家电化学储能等项目也进入施工阶段。这段时间,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投资促进部的工作人员钟楷伟都会多跑几次工地,及时收集、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投资促进部 钟楷伟:有一些企业知道厦门时代以及海辰储能龙头企业落户在这边,就主动来洽谈落地的细节园区坚持“小政府、大服务”运行机制,比如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有针对性补足这些拼图。

向新行 布局产业未来蓝图

从昔日的“弹丸之地”到如今的“一区多园”,厦门火炬高新区已聚集2.9万多家各类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700家,在全市占比超42%。可弯曲的车载显示屏,全球首台解耦型预制化液冷算力设备……火炬高新区的创新成果正不断引领着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AR数字人:欢迎戴上AR眼镜,来到高新之约未来时间胶囊。

科华数据董事会秘书 林韬:我希望把科华的液能微模块放到我们的时间胶囊里,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典型产品,数据中心太耗电了,液冷数据中心恰恰能解决高能耗的问题 ,希望科华能够不断加大技术投入,赋能国家数字经济战略。

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投资促进部 钟楷伟:我们也逐渐规划越来越多的学校、产业项目,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把这些规划蓝图都变为现实,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来厦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