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之翔安篇(四):绿色新城 宜居宜业
翔安区建区20多年来,坚持工业立区、生态优区的发展理念,以系统治理加快释放生态红利,实现了从落后农村向高素质高颜值生态城区的跨越。《一起走过》大型全媒体报道,今天我们一起到翔安区去看看水清滩净,鱼鸥翔集的绿色生态画卷。
翻开翔安版图,134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80公里的绵长海岸线,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守护好这片美丽海湾,翔安区因地制宜,种下一片片红树林。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 杨盛昌: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是有一定原生红树林的,在20年前由于无序的滩涂养殖,垃圾的堆放,导致整个下谭尾这一片的红树林不叫红树林,海域环境质量非常差。
下潭尾是典型的半封闭海湾,当时这片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原生红树林一度消失殆尽。杨盛昌说,红树林根系紧密,有保护岸线的作用,没有了这群“卫士”的“庇护”,每当风暴潮来临,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2005年,厦门大学红树林科研团队开始在下潭尾种植试验林,从2010年起,团队又先后分两期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 杨盛昌:比方说树种的选择,什么样的密度选择决定了红树林修复时候成活率的高低,尊重了原来下潭尾的地貌结构,我们在高的地方,能够种红树林的地方种了红树林。
如今,漫步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满目皆是怡人的绿。这片厦门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宛如镶嵌在海中的一块块翡翠,生机盎然。
记者 史文雅:据不完全统计,20年前,下潭尾滩涂上的大型底栖动物只有20多种,现在已经超过80种,生活在这片海域的鸟类也增加到了70多种。可以说,红树林的修复改善了环境,也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结合岸上综合整治,如今的红树林公园已经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市民 林先生:风景挺好的,有很多螃蟹在爬。
市民 刘女士:这边空气特别好,植被的范围也挺大的,我挺喜欢这种跟自然比较贴近(的感觉)。
从美丽海湾向翔安区412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延展,这里山青水美,风景如画。怀远湖位于翔安区澳头社区中心,3万平方米的水面波光潋滟。很难想象,在2014年之前,它还是一个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塘。
翔安区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 陈炜鑫:当时整个环湖周边有很多的鸡棚鸭舍,还有一些是违法的建筑,对它进行了拆除,防止这些的养殖尾水,生活污水流入到湖中,之后进行池底的清淤,污水截干净之后,将澳头水质净化合格的尾水,通过管道引到怀远湖这边。
以藻治水、以鱼控藻,如今,怀远湖里还种植了荷花、水草等各类水生植物,昔日生态脆弱的怀远湖变得韧性十足、充满活力。
记者 史文雅:放眼全市,池塘湖泊的治理案例不在少数。怀远湖之所以成为“样本”,是因为翔安区以怀远湖为治理试点,系统推进清淤截污、生态补水、“咸改淡”等工程措施,重构高效稳定的水生态。在此基础之上,翔安区全面推进从排口到流域,再到海域的系统化治理,良好的生态带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在内厝镇莲前村,连片的胡萝卜刚刚种下,明年2月就可以丰收。
翔安区凤翔街道城场社区居民 林水回:这片地五、六十亩都是我来种的,我是城场人,凤翔(街道)城场(社区)来这边种五六年。
这几年,莲前村迎来了不少像林水回这样来自周边社区和村庄的居民,他们在这里流转下成片土地,种植农作物。
翔安区凤翔街道城场社区居民 林水回:九溪那边的水源灌溉的,水质比较好一点,水质好了胡萝卜品质也好,产量也好,大概一亩地每年差不多(收成)10吨左右。
九溪潺潺,清澈的溪水从东部山区起源,绕过村庄、流过田野,最后汇入海洋。而在十多年前,九溪流域还是污水横流,一片脏乱差的景象。通过养殖清退、生活污水处理、河道拓宽等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九溪逐渐恢复了水清、岸绿、景美,也成了灌溉农作物的最佳水源。
翔安区内厝镇莲前村党委书记 陈剑波:这条河中间建造了几条拦水坝,能把水源截留住,让村民来灌溉,我们后期也开发了很多荒地出来,农田整村有1000多亩。
眼下,莲前村还沿着溪流开发了文旅项目,带动增收。
翔安区内厝镇莲前村党委书记 陈剑波:在十里桃源这一段,两侧都种植了很多桃花,到二、三月份的时候桃花开起来很漂亮,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到这边来旅游打卡,后续也会结合,村里面的历史文化,再来打造一个休闲文化公园,结合两侧的田地来做旅游观光农业。
记者 史文雅:碧海、蓝天、绿荫,从生态治理到生态发展,年轻的翔安一次次美出新高度。这里是一座风景如画的绿色新城,更是一座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