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集美区以改革为引领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深学笃行“厦门实践”,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让绿色之美、生态之美成为集美发展的亮丽底色。

创新运用“20字方针”

高水平推动杏林湾生态修复

前段时间,厦门一条有爱的本地新闻备受关注:入夏以来,一群白额燕鸥飞来集美栖息,在杏林湾一处工地的临时围堰上筑巢、产卵。为了让小鸟们安心产卵、遛娃,施工方全面开启“保护模式”、暂停施工,直到这群白额燕鸥全部离开才恢复开工。

不仅仅是白额燕鸥,如今,越来越多鸟类来杏林湾栖息繁衍、迁徙中转,成为杏林湾生态全面改善的生动例证。为了保护好杏林湾这一厦门仅有的城市淡水湿地资源,集美积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创新运用到杏林湾的淡水水域治理全过程之中,持续推进湾区生态修复。

截污处理、控制源头排放,是杏林湾环境整治的关键。为了尽可能削减外源污染,集美区加快完成杏林湾环湾截污工程和上游汇入水系的综合整治工程,对52处环湾排口进行截污,有效控制了直接排入杏林湾的污水量。

在流域上游,集美区全面推进排水管网“正本清源”,对全区雨污混接、错接及管道病害进行彻底排查、改造,开展78个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实现杏林湾流域雨污分流改造全覆盖。此外,通过扩建集美、杏林污水处理厂,新建前场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流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杏林湾上,几艘白色的绞吸船紧贴水面,船体尾部牵带的细长吸淤管,不停地“吸”进水底淤泥——眼下,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一期正在紧锣密鼓施工,通过疏浚、清淤、底泥修复、鸟类栖息地构建等,达到改善杏林湾水质、丰富生物多样性等目标。

围绕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等要求,集美区先后实施闸口改造、生态补水、杏林湾护岸及环湾道路提升工程,加快推动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九天湖试验区水环境治理工程等项目,高水平推动湾区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如今,杏林湾水质逐年向好,水体中总磷含量大幅下降,杏林湾也因生态环境的蜕变,获得“第十二批省级水利风景区”称号。

注入绿色新动能

引智创新加快转型升级

杏林湾生态环境的蝶变,是集美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当前,集美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不断追“新”逐“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集美大力布局新能源商用车、新型能源与系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及美食、美妆、美妙视听、美好设计、美满身心等“五创五美”产业,打造多个“创新发展共同体”,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产业发展动力机制。

今年上半年,全区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8.6%,全区现有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33家、省级87家、市级328家,数量和质量实现大幅度跃升。截至6月,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基金管理规模达2333亿元,集美区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超768亿元,投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精准赋能新质生产力。

厂房屋顶变身光伏发电站,园区排放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成为企业制作干冰的原料……作为全市经济体量最大、产业门类最丰富的工业园区之一,后溪工业组团通过重点攻关、政企协同、引智创新,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四年来工业总产值增长60.4%的同时,碳排放强度下降17.3% ,目前已完成国家级循环化改造验收,华电、姚明织带、金汇峰包装等多家龙头企业积极建设绿色工厂、申请能源管理体系等低碳节能认证,为低碳工业园区建设树立了新样板。

围绕关键产业,集美区积极打造软件园三期、新能源产业园区、金砖“专精特新”产业园等园区载体,推动产业发展智能化、低碳化、融合化,不断塑造绿色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生态赋能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彰显活力

潺潺溪流蜿蜒如带,岸边绿植错落、水鸟飞舞,沿溪而建的生态步道吸引前来骑行、打卡的居民游客……风景优美的许溪是后溪流域的重要支流,也是集美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试点。“小时候才能看到的鱼虾、贝类,终于又回来了!”看着许溪从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变成了水清岸美的生态家园,顶许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远兴格外欣慰。

从流域整治入手,集美区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推动“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壮大集体经济、开展涉农改革、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

依偎着许溪,长达4.8公里的“溪林生态示范动线”上游串联田李溪、东李溪,下游连接后溪到杏林湾,不仅串起了“山海相连”的“景观带”,更串起了乡村生态与特色文旅、现代农业共生发展的“经济带”,拉动沿岸村庄生态研学、农家乐、休闲农庄、民宿等产业链群式发展,绘就农旅融合发展新画卷。

坚持生态与产业“双向奔赴”,集美区不断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灌口镇李林村结合“引客下乡”活动,以田园风光为主开发乡村文旅产业,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露营基地、特色农家乐等项目。后溪镇溪西村将原本的荒山打造成网红景点“紫风铃花海”,带动村民深挖种植紫风铃的“钱景”,做足“文旅+”文章。依托绿色生态和独特资源,大批村居走上生态乡村发展之路,打造出埭溪桥农家乐、古越山庄等一批乡村游品牌,激活乡村经济。

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美区创新成立了区属国企——集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围绕优质产业聚集、推进村企联动共赢、落实耕地保护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市场化机制深化“农旅”融合,加快在田李溪周边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奋力书写“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集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