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简单理解就是将风电、光伏、火电等电能以各种形态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充电宝”。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厦门将储能列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并持续加码新型储能赛道,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今天的《“链”通全球看厦门》,我们从一粒“电芯”来看厦门新型储能产业的“裂变”。

这里是厦门太平货柜制造有限公司储能电站,也是国网福建综合能源公司在福建地区的首个工商业侧储能项目。在电站内,集装箱式的储能柜整齐排列,里面安放着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等多个重要系统。工厂屋顶上的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供给工厂使用,暂时用不完的电能就存到储能站里,等待需要时再放出来使用。

厦门太平货柜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怀国:储能柜与工厂屋顶上的光伏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能源系统,为工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记者 陈夏辛:目前,储能站每年可提供约20万千瓦时错峰电量。它储存的电量可以让一辆新能源汽车,行驶超过100万公里,比绕着地球赤道跑25圈还多。那么,你知道这个储能站背后的新型储能密码是什么吗?答案就在我身后上下挥舞的机械臂中。

在海辰储能智慧工厂的电芯生产车间,经过搅拌、涂布、卷绕电芯等工序,海辰储能电池源源不断下线,为分布全球的储能电站提供强劲的“心脏”。

记者 陈夏辛:储能电池之所被称为心脏,是因为在“双碳”目标的推进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风电、光伏需要“看天吃饭”,发电高峰往往与实际用电时间不一致,容易引发电网波动。为提高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储能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装备,碰撞出了一个新的万亿蓝海市场。

相比传统制造供应链,储能供应链复杂整合程度更高,涉及电化学、物理设备等。要生产一块储能电芯,需要经过46道大工序,涉及6大主材和46种辅材,核心卡点就是锂、钴、镍三大新能源电池原材料。行业常说,“钴奶奶”、“镍大爷”,“有锂走遍天下”。原材料保障和采购成本控制一直是影响电池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海辰储能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联合开发电池回收技术,提升供应链韧性。

海辰储能电池研究院资深经理 吴长风:废旧电池富含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一旦可以无害化提取,将成为十足的“城市矿山”,乃至形成供应链闭环,让电池厂大幅降低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依赖。

依托稳定的供应链优势,仅用4年,海辰储能在同翔高新城的一片空地起步,迅速崛起成为厦门首家独角兽企业,实现全年产值超百亿元,并跻身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五名。

海辰储能首席运营官 胡志嘉:在海辰快速发展前4年期间,我们完成了供应链1.0到2.0的转变,2.0不只是速度竞争,而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具备全盘经营思维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供应链策略,我们让项目经理更贴近前端,把客户真实的需求带回来。

全球碳中和目标为海辰储能开辟了蓝海,但“出海”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比如海外客户要求在严寒酷暑等极端天气下,提供高效、稳定的储能解决方案。

海辰储能电池研究院资深经理 吴长风:比如说澳洲有些地方,包括沙漠地方,它的辐射是很高的,包括地面温度有可能是七八十度,集装箱电站怎么去隔热,还有防辐射,另外还有整个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一些精准的控温。

为了攻克这些技术难点,海辰储能牵头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共11家单位,组建厦门市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开发耐高温材料、增强耐低温性能,优化智能控温系统,海辰不仅顺利拿下了国际订单,还开辟了储能供应链共同出海的新局面。

海辰储能电池研究院资深经理 吴长风:从上游到下游把整个产业链整合在一起,从材料的设计的时候怎么去微调它,根据客户一些特别的需求,我们都可以进行定制化的开发。

记者 陈夏辛:在我身后,工作人员正将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逆变器、控制系统等多个组件安装到储能柜。这些组件共同协作,实现电能的储存、转换、输出和保护等功能,也是中国储能供应链共同出海的生动实践。

不仅要提升产品性能,还要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等,海辰作为链主企业带领着上下游一起“走出去”更“走进去”。

海辰储能首席运营官 胡志嘉:我们现在把厦门基地当做一个海外发展和推广的桥头堡,包括哪些我们和供应商进行一个技术授权,哪些集体出海,这些我们要进行一个详细策划,我们更加要注重下一代产品一个研发,因为在国外不同的区域客户对产品有不同的要求。

目前,海辰储能厦门基地的订单排到年底。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辆辆满载储能产品的海铁联运专列出发,销往海外,也推动厦门成为面向全球的储能产业链供应链的超级节点。厦门也发布了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一粒“电芯”裂变出电化学储能、氢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和多元布局新型储能技术4个赛道。力争到2026年,新型储能产业年均增速超20%,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记者 陈夏辛:如今,在厦门一批引入了“新能源+储能”技术的智能快充站正投入使用。通过安装光伏面板、大型储能设备收集存储太阳能。当我们驾车出行,面对长途旅行的电量焦虑,只需要10分钟,你的新能源汽车就能从电量告急恢复到满格状态,而储能技术正是那把解锁绿色出行自由的钥匙。

市发改委副主任 李晓燕 :我们初步策划了26个场景,涵盖城市、园区、基础设施三种类型,力争打造一批示范性范例,将厦门打造成为向海内外输出“厦门特色”新型储能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重要窗口,助力厦门建设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