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通全球看厦门(九):用“链”锁“鲜” 便利店端出“鲜食”预制菜
今天的《链通全球看厦门》,我们来关注厦门如何借助供应链优势,打造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如今,冷藏预制菜已经是很多便利店的标配,从卖鲜食到做鲜食,厦门的传统零售企业见福打造了一条高效、数字化的供应链,建立了“制造+零售”的新模式。
记者 王晓彤:只要不到5分钟,便利店的鲜食便当就可以成为一份美味佳肴,满足顾客的味蕾。这样的鲜食便当也叫做冷藏预制菜,是见福从批发零售商向制造零售商转型的发力点。那么,这样的鲜食便当是如何生产和制作的呢?(转场)答案就是我身后的工厂里。
在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的鲜食工厂,一台台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各尽其职”。大米在炊饭区洗净、蒸煮,蔬菜、肉类在炒菜区清洗、烹饪,煮熟的食材经过冷却工序后,通过长长的输送带汇集到装配车间,由人工装配打包,变成了一份份饭团、便当等冷藏预制菜。预制菜从材料遴选、加工生产、包装、保鲜仓储,再到冷链物流等环节,都离不开自动化设备的参与。
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利:我们这个预制菜厂是全程冷链供应这个车间的温度控制在15℃以下,洁净度10万级,在国内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先进的设备通过这个车间的组装配送达标以后,通过冷链运输到了消费者的手中。
冷藏预制菜的储存要求比常温食品和冷冻食品都要高,不仅在生产时要全程严格把控温度,在成品配送时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专门用一辆冷藏车配送到各个门店效率又不高,怎么在现有物流基础上实现冷冻、冷藏、常温产品共同配送呢?见福采用蓄冷片技术,建立了多温层冷链配送体系,来锁住食品的鲜。
记者 王晓彤:我身后的这个就是见福的物流配送车,这里分为冷冻、冷藏、常温三种配送箱。这一个个小箱子却暗含着物流配送的妙招。像这个冷藏箱,可以保证箱内的温度在5℃左右,而这个冷冻箱,箱内温度则是可以保证在-18℃左右。
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供应链经理 邹雪斌:冷链配送没到位,冷藏预制菜到了消费者手上就容易变质,所以我们的预制菜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严格执行温度管控。采用了多温层配送方式后,运输成本降低了20%,单车配送额提升了30%。
“冷链”锁“鲜”,让见福的产品种类更加多元,可以在便利店里提供从早餐、午餐、下午茶到晚餐及夜宵一日五餐的堂食,完善城市便民生活圈。目前,见福鲜食产品的比例在门店销售产品的占比已超3成,虽然消费者众口难调,但是在高频次的上新、改进之下,总有几款能经受住考验,也为便利店黏住了一批忠实顾客。
消费者 夏莉莉:原来不知道便利店有这么多的鲜食产品,而且好像每周都有新品,方便又好吃。
消费者 龚冬:一日三餐会在便利店里面解决,我觉得性价比很高。9块9毛钱一个系列,有三个口味,每天都可以换。
记者 王晓彤:一日五餐的烟火气,在制造差异化的同时,也拉长了便利店的供应链,这就需要企业拥有从原料生产、物流运输到销售场景,更强的管理能力,而且大部分鲜食产品只能存放3天,如果仅通过人力去确认和管理产品的有效期不仅容易出错,也容易造成更多的浪费。为此,数字化就成为串起整个供应链条的强力助手。
在见福数字化控制中台,记者看到,大屏幕上汇聚了工厂生产、物流配送和门店销售等动态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会对每日的销售订单进行分析,从而智能调整生产订单,避免出现供销不匹配的情况。而销售端与生产端的信息打通,还能保证客户不会买到过期的预制菜产品。
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利: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就做了一个二维码,(做到了)销售系统、生产系统和物流系统整个的全线打通,当生产的二维码已经输出了,食品的生产时间和生产地点以及它临期的时间已经在保证了。当(食品)产生过期,哪怕是过了一秒钟的时候,它就无法进行销售,过不了机,这样子能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依托自建的烘焙和鲜食工厂、高效的冷链物流、数字化运行管理,见福打通了一产、二产、三产,让预制菜进入消费者的餐桌,鲜食已经成为便利店的主要营收,而“制造+零售”的模式也给传统便利店提供了新思路。如今,见福还在积极帮助小型零售终端对接鲜食工厂,为他们提供冷藏预制菜研发生产服务,从而降低小型零售终端经营鲜食的门槛。
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利:厦门在预制菜产业其实也是发展越来越壮大,我也希望我们与厦门的预制菜行业共同携手,从研发上面多相互联合,从供应链保证方面多互相交流,从产品开发方面,多互相提些监督,使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瞄准预制菜产业万亿赛道,厦门积极出台预制菜产业扶持政策,在全省率先发布冷藏预制菜团体标准,成立预制菜产业发展联合会,不断创新研发预制菜产品,从“菜篮子”到“菜盘子”,为市场消费增添新活力。
福建省预制菜协会秘书长 蒋平:未来我们还要加强与全国乃至海外市场的联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特别是要利用国内国际展会及跨境电商平台,把厦门的预制菜产品推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厦门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