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设备联云上网,人机协同作业;实验室内,一组组数据分析聚沙成塔,向着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进发……8月中旬,行走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处处可以感受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力脉动。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排头兵”,厦门火炬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新”攀登

抢占产业前沿制高点

全面屏,柔性屏,透明屏……走进厦门天马展厅,人们透过一块块显示屏,得以窥见显示技术的变迁。扎根厦门火炬高新区十三载,天马在厦已拥有5条产线,形成a-Si、IGZO、LTPS、AMO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全覆盖的产业布局。

“常年坚持自主创新,让我们对前沿科技保持着敏锐的嗅觉。” 天马厦门区域董事会秘书钟健升介绍说,作为显示行业的国家队成员,天马始终与时代同“屏”共振,今年6月底点亮的厦门天马光电子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产线、厦门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Micro-LED产线,是天马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关键落子。

“Micro-LED被形象地称作显示领域的‘六边形战士’,这条产线的建成意味着我们在新赛道上抢占身位,对我国显示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厦门火炬高新区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高地夯实支撑。”钟健升说。

瞄准前沿,向“新”攀登。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加速演进的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聚焦硬科技、把握新需求,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我们的温控器已经成功翻越技术、信任、客户壁垒等三座大山,进入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的供应商体系。”说起公司在硬核科技领域的新突破,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艳芳感慨万千。自1991年成立以来,宇电始终深耕温控器领域,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常年保持在20%以上。如今的宇电,温控器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

温控器,即温度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电子设备领域的核心零部件。“可别小看这么一个零部件,长期以来都是由国际品牌主导。”蒋艳芳坦言,这是隐藏在宇电心里多年的“痛点”。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近些年,宇电把握行业生产设备国产化的市场契机,应时而动研发高端创新温控产品。凭借优越的性能,以及高品质的售后服务,宇电很快获得产业链头部客户认可,其中,在进入光伏行业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市场占有率就超过80%。同时,宇电在半导体领域,荣获头部企业授予的“最佳服务奖”、“优秀供应商”等重磅荣誉。

以“智”提“质”

跑出先进制造加速度

机械臂灵活地完成零部件组装,AGV小车有序穿梭搬运物料,大屏幕上跳动着车间运行实时数据……在厦门ABB低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一场智能制造带来的变革正在上演。

“如今,在我们车间,你已看不到一张纸。所有的工艺信息、生产图纸等文档都转化为信息流,在工位屏幕终端上实时显示。”厦门ABB低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晋军说,通过IT(信息技术)和OT(运营技术)的融合创新,工厂已实现设备、产品、人员及生产信息的互联互通。

随着信息流汇聚,后台的“智慧大脑”可精准安排上游物料采购和生产计划。“ABB低压已成立30年,公司供应链在厦门的本地配套率将近70%。”晋军介绍,物理距离短,加上信息化的实施,使厦门ABB低压构建了更为敏捷的供应链。

“智造”带来的效率提升显而易见。晋军以元器件车间一条产线为例,“如果是手工生产线,一班8小时的产量是300台设备,智能制造升级后,一班的产量上升至600台,翻了整整一倍。同时,随着视觉检测等AI技术的引入,产品品质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从制造到“智造”,厦门ABB低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是火炬高新区以智能制造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写照。近年来,火炬高新区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个维度,引导企业加速“智造”步伐,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澎湃产业新动能。

今年4月,《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支持科技企业创新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将“鼓励企业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摆在首要位置,并针对企业“不会转、不敢转”的痛点、难点问题,逐个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在市级政策基础上叠加扶持,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专业服务商上门为企业把脉开方。

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智改数转”自诊断企业已超420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在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评定中,火炬高新区企业联芯集成电路、ABB开关获评四级;华电开关、三安光电、冠捷显示获评三级。可以说,火炬高新区的“智造”名片越来越闪亮。

做优服务

构建高效创新生态体系

不久前,由国投智能牵头,联合厦门大学等两家高校院所、美亚柏科等7家企业组建的“厦门市警安科技创新联合体”通过备案申请。这一创新联合体发挥国投智能作为“链主”企业的优势,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将围绕大数据智能化、可信数字身份认证应用、网络空间治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警安装备等警安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展课题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像这样的创新联合体并非个例。今年出台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支持科技企业创新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支持打造“火炬协同创新主体”,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加强合作,由点及面,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以及科技服务等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级。

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的竞争。火炬高新区聚焦企业创新的堵点、卡点,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提供更深层次的精准化、专业化增值服务。

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厦门火炬物联网专业孵化器,是火炬高新区构建高效创新生态体系的生动样本。截至今年6月底,该孵化器已累计培育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3家、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14家。

以建强创新链为切入点,厦门火炬物联网专业孵化器一方面联动宸鸿科技、微亚科技等领军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以大带小”孵化实践,另一方面搭建闽西南工业仿真协同创新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帮助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创新需要不断地试错,有了‘家门口’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我们可以在仿真虚拟的环境中对产品进行预先设计和验证,有效减少研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厦门感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火炬物联网专业孵化器,完成了从雏鸟到雄鹰的蜕变,说起这里的创新服务,创始人林立深有感触。

向前贯通创新链,向后链接产业链。厦门火炬物联网专业孵化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目前正探索通过数字化手段绘制入孵企业“画像”,依托数字化模型,服务企业更好地拓市场、抢订单。  

数据

截至今年上半年,厦门火炬高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700家,占全市超42%。今年上半年,厦门火炬高新区新增市新型研发机构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入库培育企业48家;新认定火炬两岸众创空间及火炬专业孵化器各1家;8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优”等次绩效评估;39家企业参与的27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34家企业参与的24个项目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