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发布《厦门市闽南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规划》,明确细化闽南文化的保护对象、范围和措施,划定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区域,为后续编制相关保护方案及开展闽南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提供专业指引。

梳理资源现状 明确闽南文化保护对象范围

《规划》通过对厦门市闽南文化资源现状的梳理,将110个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170多名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纳入保护对象。同样被纳入保护对象的,还有深度融入城市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文物古迹、闽南红砖建筑、厦门装饰风格、嘉庚建筑,承载历史记忆的老字号以及侨批档案、族谱等闽南记忆遗产,提高闽南文化保护对象的能见度和保护范围的可操作性。

此外,《规划》还划定了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若干闽南文化重点区域。

市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郑炜:《规划》的最重要的核心亮点,就是把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的遗产,把它融合在一起我们通过闽南文化 可以把这些分散的区域 用一个主题给它串联起来在空间上给它落点完以后 这样整个闽南文化体系它就比较完整将来这个体系建立完了以后,我们就可以不断补充,也可以不断进行保护和传承。

坚持创新融合 提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策略

为凸显厦门闽南文化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实质,《规划》建议,加强闽南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整理厦门闽南文化相关资料库和数据库;将厦门闽南文化融入我市教育的各阶段、各类国民教育体系,并开展“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活动。《规划》还建议,加强对体现厦门闽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历史风貌、古地名的保护,并鼓励闽南文化的文艺创作;充分运用各种平台展示和交流闽南文化,支持闽南文化的区域内交流合作、对台交流、对外国际传播与交流等。

市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郑炜:我们要把每一个步骤,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一些重要工作我们都把它归集起来,形成分门别类的表格同时把这个表格,项目清单提交给各个区政府,由他们来组织相应的保护和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