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汇如何交易?个人生活碳足迹如何计算碳排放量?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展现了金融服务融入生态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全新探索。

8月12日,央广网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团”来到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看这里如何将碳汇“含绿量”“含海量”转换成“含金量”。

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一个操作便捷的碳排放“计算器”,可以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个人碳排放量的计算。“点击出行类别,选择乘坐飞机,从厦门到北京大概2000公里,可以计算出需要排放25kg二氧化碳,需要一棵树用5.1天时间来做抵偿。”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综合部副经理王博演示该中心碳中和平台上的“碳足迹清单”。他表示,企业和个人都可通过在中心购买碳汇的方式,抵偿自身产生的碳排放,还可以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完成交易,并获取个人碳中和证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在社会上逐步普及‘资源环境有价’的理念,增强节约和低碳发展意识。”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连炜解释说,通过市场化交易,可以促进节能降碳有关的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推动市场主体根据自身节能降碳的边际成本,主动调整生产模式,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带动和扩大相关社会投资。

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建设,厦门设立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及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拓展资源环境交易品种,以市场化手段助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厦门滨海风光秀美(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我们提供碳汇测算、交易、登记等一站式服务。”连炜说,目前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构建了“山顶到海洋”生态价值交易体系。“海洋碳汇交易突破16万吨,占全国蓝碳市场一半以上,助力联合国工发组织运用蓝碳开展碳中和,实现厦门绿色金融国际化;农业碳汇交易突破28万吨。”

在作为蓝碳交易项目买方的厦门伏特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来,积极融入“双碳”战略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前瞻布局。该民营企业主要生产光伏设备,在新能源行业中先行先试节能降碳,既绿电比例占到50%以上后,于今年6月完成2000吨蓝碳交易,享受到全国首单蓝碳交易财产安全险。

据了解,为解决蓝碳碳汇在测绘确权和登记阶段可能因意外事故造成的风险,打消各方顾虑,厦门人保财险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指导下推出蓝碳交易财产安全险。蓝碳碳汇购买人可以为辅助蓝碳形成的资产投保,从而转移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这让企业可以安心开展碳汇交易。”厦门伏特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善洲说。

通过这次交易,胡善洲了解到,海带、冰菜等海洋养殖产品,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固化二氧化碳,会按照计算方法产生一定的碳汇。“此时企业可以交易这些碳汇用来抵偿企业碳排放,促成企业达到碳中和,若有余量还可以用来供给其他企业。”

“作为生产型和出口型企业,我们有一定的碳汇需求。努力做到绿色企业零排放,能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和订单资质。”胡善洲坦言,厦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落地在厦门的企业更要积极主动保护海洋环境。

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还与厦门航空合作开展“轻装出行活动”。“通过轻装出行激励性的倡议,向全社会普及‘少带行李更低碳’的理念。”厦门航空电商策划处经理高桂介绍,作为全球首家与联合国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合作的航空公司,厦门航空打造绿色机队、推动绿色运行、推进绿色基建、倡导绿色出行。其中,“轻装出行活动”已有126万人次参与,累计实现行李减重超2万吨,减少超过3300吨的碳排放。

白交祠村茶园(央广网发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同时,厦门走出了一条以绿色凭证促进农村绿色交易、以绿色交易促进农民绿色增收的新路子。2022年5月,通过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白交祠村开发生态茶园3357吨农业碳汇,领取了全国首批农业碳票,作为新农村的绿色碳资产凭证。目前军营村已实现农业碳汇交易2.5万吨。村民端起“生态碗”,吃上“绿色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