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海运”在厦起航:物畅其流 联通世界
厦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2018年底,全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平台“丝路海运”在厦门自贸片区应运而生。截至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22条,通达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座港口,将厦门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双福建产的运动鞋,出厂后经海运发往菲律宾,在当地的跨境电商上架销售,前后需要多少天?在厦门,这个时间被控制在一周左右。在海天码头,满载着服装鞋帽、健身器材、家居用品等跨境电商商品的海丰太平洋轮,即将经由“丝路海运”的厦门—马尼拉电商快线,前往菲律宾马尼拉南港。这趟航程仅需2天时间,这在全球范围来说都很少见。
上海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市场部经理 范协辉:搭载“丝路海运”的平台以后,我们在码头靠泊上有一定的优势,我们靠泊快,就节省了客户的船舶等待时间在厦门码头有专属的泊位码头也开通便捷的服务,包括港口物流也有专门的监管仓,跨境电商就把它作为配套(服务)。
电商货物可提前7天进入码头,码头为电商快线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甚至是极端天气后的复航,电商快线在国内港口也有优先靠泊权......这些“都是“丝路海运”电商快线高效运输背后的“密码”。
不仅提升效率,“丝路海运”平台还将精细化服务延伸至运输全流程。比如今年3月上线的智能集装箱,就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移动通信及北斗、GPS双通道卫星定位,实现全程物流可视化;此外,正在调试中的“丝路海运”全球气象服务系统,具有远洋气象导航、港口气象服务等模块,远洋、近海、港口气象服务实现无缝衔接,让船舶运行更加安全、高效。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助理 白文斌:我们现在正在调试的2.0系统增加港口气象服务,也就是厦门港的气象服务,这个服务覆盖了从主航道到各个码头,从进港到离港全过程的气象全要素服务,包括能见度、温度、湿度和降雨量,能够为海事部门、码头、船公司做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发展海铁联运、多式联运,联动多部门跨行业合作,一直是“丝路海运”关注的重点,也是一项创举。如今,“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到330家,覆盖铁路部门和港口航运产业链所有相关企业,其中不乏 “独角兽”企业和权威机构。商旅于途、舶交海中,千万个集装箱在全球流转,依靠的是“丝路海运”的组织协同化、运营平台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标准化、运行便利化和品牌全球化,进而形成命运共同体。这其中,厦门充分发挥“海丝”战略支点城市优势,将全球资源、产能、市场紧密相连。而通达全球的“丝路海运”,加上在厦开行的中欧、中亚、中俄三条国际货运干线,也令厦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无缝衔接枢纽。去年,厦门报送的“探索‘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丝路海运’新模式”,入选全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案例。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邓建平:我们的港航贸的一体化的建设能够使得很多要素高度融合,同时厦门也不断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不断在推广“丝路海运”的品牌影响力,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海运企业港口,能够参与到我们联盟里面来,软件和硬件不断在提升建设,不断拓展海运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