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最大的淡水湿地公园——马銮湾双溪湿地公园的“百亩荷塘”内,第一波荷花已悄然绽放;花期较晚的,呈现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自然也不会让人们等待太久。清新雅致的花点缀在碧绿玉盘中,成群结队的水鸟在水面翩跹嬉戏,扮靓了这个美妙的夏天。

环顾整个马銮湾,这样的“生态之美”比比皆是。“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马銮湾不断践行、丰富、拓展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随着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生态型海湾新城正在拔节成长。

眼下,马銮湾新城还在探索将生态红利持续转化为民生福利和产业要素,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人的新典范之城,构建“环厦门湾‘两高两化’新极点”。

生态修复优先投入

眼下的“生态之美”并非与生俱来。曾经的马銮湾是一大片滩涂,还是围垦养殖无序、泥沙淤积的生态环境脆弱之地,大量污染源致使其水质长期处于“劣四类”。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坚持规划引领,下好生态环境顶层设计“先手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经过持续多年的生态修复工作,实现了水体质量、水域面积、绿化覆盖、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诸多华丽蜕变。

2014年,厦门在多轮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完成马銮湾海堤开口改造工程,新建成一座净宽216米的9孔挡潮闸,此举令整个湾区“死水”变“活水”,水动力条件和防汛能力显著增强。

2016年6月,马銮湾打响生态治理大硬仗,利用截污控源、退垦还海、清淤整治等系统性综合治理,将水域面积从2平方公里扩大至8平方公里,新增岸线约25公里,并累计清退鱼塘虾池近15平方公里,有效消减了氮磷等内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恶臭现象。

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马銮湾主要流域水质均达到三类标准,已进入精细管理阶段。

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马銮湾新城持续开展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实现从点到面、从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升级——立足临海特色,通过精巧设计,因地制宜打造环湾带状公园、生态三岛公园、双溪湿地公园等多处高品质生态景观公园,大力推动过芸溪生态修复,并进一步将“生态珠链”延伸至街道、社区,搭建起城市生态绿廊骨架,实现“山、水、城、人”的相融共生。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马銮湾共实施24宗生态修复及水利整治类项目。

眼下,马銮湾新城正在加速推动雨洪生态补水工程,建成后可利用九龙江富余水量,提升马銮湾内湾水动力,促进水系循环,系统解决水安全问题。据悉,该工程年补水量或可达160万立方米。

生态红利不断显现

生态有多好,鸟儿最知道。厦门市观鸟协会统计,马銮湾新城记录到野生鸟类共计17目42科147种,占厦门野生鸟类种数近四成。“它们用翅膀投下肯定票。”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这是马銮湾“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的亮眼一笔。

马銮湾生态修复治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善用自然,着力构筑区域协调、连山通海、视廊通透的大山水格局,蓝绿空间“抬脚可达”,越来越宜居,人气也越来越旺。

纵观岛内的筼筜湖、五缘湾,均凭着优质的蓝绿空间成为生态人居高地。这个逻辑放到马銮湾新城同样适用。

最新规划显示,马銮湾新城规划蓝绿空间达146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3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今后,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将成为生活常态,生态福利直接送到“家门口”。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马銮湾新城正不断书写生态宜居的幸福画卷。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日益变好,也促进和带动了土地增值,为产业蜕变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一批批生态和环境友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纷纷落地,逐步实现生态价值的显化和外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实现马銮湾新城内外兼修的“高颜值”。

“优质的生态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马銮湾新城最吸引人的软实力之一。”在此前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前来马銮湾新城投资兴业的投资者们如是说。

马銮湾新城利用好生态逐渐改变“命运”,又持续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绿水青山间定调发展底色,瞄准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智慧产业、商贸文旅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等高能级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后,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将依循“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态势,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治理模式,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致力打造“跨岛发展”最美新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