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厦门奋楫争先。向海之约,全新出发。

联通海峡,应通尽通

基建开道,路顺心通。厦金大桥(厦门段)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厦金通电、通气项目稳步推进,厦金“同城生活圈”加速形成。

厦门路桥工程公司厦金大桥(厦门段)A1标项目经理 陈振福: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抓紧开展主桥下部桩基结构的施工。

物畅其流,人享其行。厦门细化举措,最新十项出入境政策高效落地,开通厦金航线对台海运快件新航线新航班,加快建设对台海运快件“南向通道”,打造两岸快捷物流通道。

台胞 沈先生:(办这个)我比较方便,按个指纹、扫描脸部、签个名,大概一两分钟的事而已。

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 陈锦来:建设了全省最大的快捷通关采集备案点,方便台胞想采即采,即采即走。

资格直采,就业直通。厦门以“非禁即享”原则,率先试点开展台湾职业资格直接采认,打破职业认证壁垒。

台籍医生 郭子嘉:医师证大陆这边也承认,让我可以跨海行医,继续为这里的民众服务。

标准共通,一通百通。2023年6月,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率先在厦门上线运行,汇总两岸各类标准信息29万多份,包括台湾地区标准题录信息近2万条,推动两岸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首批获评“厦门老字号”台企 “郑福星”负责人 郑钧元:这是一个新突破,台资品牌参评大陆老字号终于有了行业标准。

创新举措,能融尽融。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厦门积极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

提升涉台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厦门放宽台资台企市场准入限制,创新厦台金融合作机制,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厦门市集美区台企上市服务联盟负责人 汤春海:我们通过政策的引导,让台资企业在资本市场募资之后投资在厦门,把技术、资金还有台胞全部都留在厦门,融入到祖国大陆的高质量发展当中来。

实惠台企,鼓励高质量发展。厦门以“一事一议”方式扶持重点台企,台企与厦企同等适用相关用地、税费减免政策,同等参评各类产业奖补政策。

丽宝生医(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铭辉:我们取得了国家高新企业的资质认定,还有很多的一些相关人才的政策补助。

优惠台青,助力追梦圆梦。厦门率先出台鼓励台青就业创业法规,组建大陆首个“台籍专家顾问团”,率先成立两岸青年创业联盟,台青创基地覆盖各行政区……一个个“厦门先行”,正不断变成“厦门示范”。

在厦台胞 胜亚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一帆:我一直觉得舞台可以成就人才,厦门的政策除了就业之外,它也涵盖了我们刚才讲的生活上的需求,所以可以让人才很安心地在这里就业跟创业。

普惠台胞,落实同等待遇。台胞子女就近入学,在厦高校扩招台生;厦门将台胞全面纳入社保体系,支持台胞缴纳公积金,承租市级公租房,购买保障性商品房;鼓励台胞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定居落户“愿落尽落”。

在厦台青 赖威羽:我个人享受到人才引进政策、租房补助,在这边挺幸福的。

乡情牵线,亲上加亲。

文化搭台,交流唱戏。厦门持续构筑丰富的两岸交流平台,重点打造海峡论坛、工博会、文博会、图交会等大型交流活动,打造两岸交流交往最活跃平台。

台湾旅游交流协会执委会主委 赖瑟珍:我们还是有坚定的信心,希望用旅游作为两岸关系的润滑剂。

血脉同源,乡情联芳。厦门每年举办100多场两岸交流活动,打造“一区一品牌”两岸民俗活动,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台湾彰化县加锡村村长 康百武:我们祖先从大陆这边带到台湾去的,这种文化传统是血浓于水的,永远不可能分开分离的。

青春相约,共赴未来。厦门通过举办两岸大学校园歌手赛、海峡两岸青年艺术节、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武术论坛等活动,促进两岸青年构建“共同话语圈”;开展台湾大学生在厦暑期实习、组织台湾青年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进一步扩大两岸青年的“朋友圈”和“事业圈”。

台青:相聚融合之城,共赴向海之约。

青年梦,振家乡,青年眼中尽星光;砥砺前行啊,不负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