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看系列报道《融“鹭”,融入》。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是许多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登陆发展的首选之地。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后,厦门继续从政策护航和服务创新入手,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吸引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

拍摄视频,上传到手机小程序,只需等待十秒,就能解读出宠物的情绪变化,这是台青叶德圣开发的一款宠物AI情绪识别器。看好大陆人工智能发展前景,2023年,叶德圣带着创业项目“人工智能宠物解决方案”落地厦门。

厦门毛小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厦台青 叶德圣:在我们用户画像当中,华南的市场非常好,我也调研很久,我也考察过很久,我发觉厦门的确有这个土壤,我们双方都需要给彼此一个机会。

叶德圣选择入驻“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一品威客创客空间,开启他的创业梦想。在公司初创阶段,叶德圣得到了基地“保姆式”的帮助,从如何申请补助、如何参加创业大赛到如何开拓市场,细致入微。凭借在新赛道的创新优势,叶德圣的项目在厦门市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上脱颖而出,他本人也被评为福建省台青“创业之星”。

厦门毛小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厦台青 叶德圣:我就发觉在政策 人文条件上面,包括在所有沟通上面,在一些政府沟通的效率上面,相对来讲比较高,这对于跟台湾专家的沟通往来,是非常非常方便的。

近年来,厦门积极为台青来厦实习、就业、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厦门市已拥有市级以上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25家,实现全市六辖区的全覆盖,其中8个为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累计吸引就业创业台青8000多人。此外,密集分布的台胞服务中心、台胞台企服务专窗、台胞驿站等涉台服务机构,也打通了服务台胞台青的最后一公里。

厦门市思明区台湾青年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 林婷:举办更多的政策宣讲活动,联动各个部门,把最新的惠台政策资讯措施,给它传播出去,也会广泛收集到我们台青台胞的反馈,让我们的台胞来参与到,融入到我们的在地生活,和就业创业的环境中来。

厦门市湖里区吕厝社区台胞主任助理 李焕政:希望我们很多的台胞台青,来到这里之后,对这里的环境政策有不了解的地方,通过我们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厦门出台大陆首部鼓励台青就业创业的地方性法规,为台青来厦奋斗发展增添了制度性保障。

厦门星宸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在厦台青 赖威羽:我个人是有享受到人才引进的政策,包含说租房的一些补助,厦门这边的一些气候,饮食跟台湾也是比较相近,也比较容易去做适应,我现在也把厦门当成是第二个家。

桓沛(厦门)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厦台青 吕炫达:不管是一些补贴,或者一些政策,或者一些资源的这种介绍,我觉得让我们在这边想要生根发芽,想要创业的台青,我相信都能够感觉到很温暖。

为进一步给台胞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厦门在继续完善公租房、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既有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又率先打破两岸职业认证壁垒,创新性地按“非禁即享”原则,开展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直接采认试点工作,让台胞更好发挥一技之长,成就职业梦想。

在厦台胞 施昀廷:这样的政策非常棒,不用重新考证,可以直接采认从事托育工作。

厦门长庚医院中医科执行主任 在厦台青 郭子嘉:医师证在大陆这边也承认,让我可以跨海行医,继续为这里的民众服务。

两岸交流,人才先行。对台引才,厦门一直敢为人先:举办大陆首个直接面向台湾人才的交流对接会;率先给于台湾人才职称认定书;组建大陆首个“台籍专家顾问团”等……一个个创新举措让台湾人才感受到了尊重,接纳和认可。

在厦台青 柯佩杏:大陆方面尤其是厦门,它非常惜才更爱才,对像我们这样的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视,我接下来的重点规划,我会是着重在厦门的法律专业,让台湾跟大陆有更多的交流。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在厦台青 郑世进:在大陆这边整个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目前是相当蓬勃发展,很谢谢厦门市这边经过遴选,我获得了第7届台湾特聘专家,包括我们科研经费的一些支持,我觉得都是有相当大的帮助。

胜亚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厦台青 邱一帆:这边的市场是,我一直觉得舞台可以成就人才,所以选择大的舞台,你成功的几率是更高的,厦门的政策除了就业之外,它也涵盖了生活上的需求,所以可以让人才很安心地,在这里就业跟创业。

穿越海峡,携手圆梦,美丽鹭岛处处活跃着台青们的奋斗身影,他们在各行各业写下一个个青春的故事。包容开放的厦门也将继续以热情周到的姿态,拥抱每一位踏海而来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