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作为纽带,既能连通古今,也能连接两岸。大陆中医药的蓬勃发展,为两岸青年创造了实现梦想的舞台。如今,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西进大陆,学习传统中医知识。再加上近年来惠台措施不断加码,台湾医师职业资格在大陆的认定流程愈发便利,也打通了台湾医师登陆的“最后一里路”。今天的《两岸“医”线牵》,让我们一起来看台青中医师西进寻梦的故事。

台青康宸凯是一位擅长内科及针灸治疗的“90后”中医师。在老中医、名医聚集的京城萧氏医馆,他发挥专长,以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为许多患者减轻了病痛。他坦言,起初也有患者心存疑虑:“这么年轻的台湾医生,能行吗?”面对质疑,康宸凯以精湛的医术作出回答。

台湾医生 康宸凯:患者给到反馈,说这个疗效很好,这些其实慢慢地,在临床上建立这样的信心,慢慢让我觉得治病救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康宸凯出生于桃园中医世家,上小学时就开始学习针灸。同龄孩子学习唐诗宋词时,他则是翻阅《黄帝内经》等古医书,背诵经方。

台湾医生 康宸凯:应该6岁以前就开始接触到这个,然后背到《黄帝内经》的时候,应该就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背了,然后第一次拿起针针灸,就是扎我父亲,那时候应该是在小学三年级,中医药的魅力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魅力,它相当于是一个平衡,中国传统文化它是讲究我们阴阳要有一个平衡点,它不是说这边特别的过,我就得把它压下去,而是说我们如何让这两个出现一个动态的平衡。

2011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康宸凯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启了在大陆的求学生活。在完成本硕学业后,为了继续深耕中医药行业,康宸凯选择留在北京发展。

台湾医生 康宸凯:到北京学习的时候,其实我是跟我家里面就说,我毕了业之后我就不回台湾了,我就打算留在大陆的,北京他这边的中医的一些国医大师,中医的名师其实特别多。

在康宸凯看来,台湾中医师多以个人诊所等形式为民众提供服务,且以诊治常见病为主,大陆设有各级中医院,专业化程度高,在疑难杂症方面诊治经验丰富。两岸医师在病情研讨、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医保政策等领域均可开展交流。2022年9月,“两岸医师联合特色诊疗中心”和“两岸中医药传承交流发展运营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康宸凯担任执行主任。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两岸中医药交流发展的引路人,帮助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台胞们走进大陆的广阔天地。

台湾医生 康宸凯:我觉得在台湾的中药领域的朋友们,很多人他其实如果他在两岸交流做得少的时候,他是不一定清楚大陆这边的情况,但是如果他像认识我们这些已经在大陆发展的时间长的,他们就会开始考虑,因为了解到我们自身情况。

郭子嘉,来自台湾云林,因家中长辈从医,从小对中医药文化耳濡目染。2009年,她赴北京求学,中医路也就此开启。

巡房 针灸诊疗室:会太烫吗?不是很烫,那我们拿高一点好不好。

毕业后留在大陆工作,是郭子嘉“登陆”求学时就做的决定。为了方便与父母往来,她最终决定将与台湾一水相连的厦门作为事业奋斗的落脚点。 从业后,郭子嘉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辩证疗法,在与病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精进医术。

厦门长庚医院中医科执行主任 在厦台胞 郭子嘉:中医的领域,我觉得它在大陆发挥的空间是很大的,本身在台湾中医也是蛮多的,但是更多的是偏向于养生这块,在大陆这边,你可以有更广的思路,你可以遇到好多不一样的老师,甚至很多大师经验的分享。

现在,除了在院内就诊,郭子嘉每月还会抽出两三天的时间参与义诊活动。在给民众科普中医知识的过程中,也让郭子嘉愈发觉得,自己被需要,中医科学被需要。

厦门长庚医院中医科执行主任 在厦台胞 郭子嘉:定期给周边的工厂,周边的企业,甚至是一些社区,进行一个科普,包括讲课、义诊,民众也是非常支持,甚至他们都还蛮期待,下一次义诊有没有中医科,我当然也是希望,做我自己能做的事情,把我觉得是正向的东西,传递给更多的民众。

从医之路不易,郭子嘉也曾徘徊,但总是在自我建设后,坚定选择前行。

厦门长庚医院中医科执行主任 在厦台胞 郭子嘉:你要坚持这一条路的话,你心中有那股热情,它是需要持续性的,这个就会比较难一点点,那我们如果可以让生活当中有心理上的澎湃感的话,你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感受。

郭子嘉说,在大陆生活了十余年,她已然把自己当成了厦门人。她很喜欢的一句话,“聚阳才能生焰 拢指才能成拳”,大家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