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药资源丰富,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第一集,我们就跟随台胞的脚步走进河南,问道岐黄之术,寻根医圣故里,追寻中华医脉。

现场:来带你看看这是我三十年前,来大陆学中医的母校,你看(这教学楼)长不长?

台胞黄云台,祖籍河南省南阳市。从小到大,父亲对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家南阳,像是老房子后面的艾草要收割了、医圣张仲景悬壶济世的故事等等。时间久了,父亲对家乡的眷恋,成了黄云台的执着。1994年报考大学时,他决定回河南学中医。这个选择,既像一次偶然的机会,又像一次冥冥中的安排。

现在,黄云台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中医。望闻问切、看诊开方,他有自己的一套。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台胞 黄云台:2006年的7月份来到这里,就根据医院的安排,前两年基本上是各个科室去做轮流轮转,2008年就开始从事风湿免疫科的一些工作。

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中药发源地。坐诊之余,黄云台还会背起行囊,踏上“寻根朝圣”之旅。

“医之渊,本岐黄。”漫漫历史长河中,“岐黄”被公认为中医的第一个名字。其中,岐黄的“岐”,说的是华夏中医始祖岐伯,而“黄”则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从郑州市区驱车向南,1小时左右,黄云台便抵达岐黄文化发祥圣地——新密岐伯山。山上至今仍保存有岐伯墓、岐伯泉、岐伯洞等诸多遗迹。

沿着山路往上,天空晴美,草木葳蕤。一阵风过,只见浓浓淡淡的翠色起伏,空气中全是草药香。新密中药材资源丰富,数据显示,岐伯山区有植物药材170多种,丹参、半夏、防风、茵陈、地黄、黄连药质甚佳,相传,岐伯常年在此寻药、种药、制药、治病救人。

村民说,山上有一座庙宇,黄帝与岐伯在这里坐而论道,由黄帝提问,岐伯作答,探讨医学问题探讨医学问题,两人对话的经典内容被记录下来,遂成《黄帝内经》,开辟了中医著述之先河。作为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被尊为“医家之宗”,但并不局限于医学,它内容广博,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持续向世界贡献着中国医学智慧。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台胞 黄云台:第一次来(岐伯山),以前都只是听过,内心是非常触动的。因为毕竟《黄帝内经》是我们中医第一本医学类的著作,所以说看见他在这里成书,是非常激动。

人群中一位年过六十的阿婆,是庙宇的“守庙人”。二十多年来,阿婆常常到庙宇里打扫、祭拜。蜿蜒的山路,她一爬就是两个多小时。即便岁月流逝、阿婆的腿脚也不如从前利索,但她仍在用长年累月的守护,诉说着最真挚的情感。

当地村民 魏俊:来伺候他,保佑一家平平安安。

台胞 黄云台:毕竟它是4000年前的东西了,我们还能找到它的一个溯源,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毕竟很多东西,如果说不去做源头追溯的话,有可能它就慢慢就被消失了,甚至于被淡忘了。

寻到岐黄文化的源头,黄云台又踏上了他的“朝圣”之旅。下一站:老家南阳。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台胞 黄云台:两岸中医界人士,包括学习中医方面的人,甚至一些爱好者,都必须来发源地一些朝圣,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也是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带着崇敬之情,黄云台走进南阳医圣祠。祠内古碑列道,殿阁俨然,葱葱郁郁间,透露出历史的古朴凝重。几个世纪以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穿过历史时空,传播、扬名、济世、救人,为历代医家奉为圭臬。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台胞 黄云台:从张仲景的身上我们学到仁心仁术,包括医者仁心的医学初心。

以仲景文化为纽带,两岸中医界常年举办论坛、进行互访交流等,共话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

医圣祠馆长 刘海燕:台湾的中药界对仲景的尊崇,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两岸同根同源,在文化层面的交流之中,仲景的精神文化是有生命力的。

南阳卧龙区,艾草正值收割季,机器取代人力,在太阳下不停歇地劳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台胞 黄云台:因为我们简单的风湿,它有些关节颈肩腰腿疼都会出现。还有上了年纪的这些,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然后我们都会给他们使用一些艾灸熏蒸。

南阳被称为“天然药库”。全市中药种植品种83个,种植面积近200万亩。目前已建成2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5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等。其中,小小的艾草,也被做成了大产业,形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台胞 黄云台:看到家乡的艾草产业,现在也形成规模了,当然非常引以为自豪了。

这场“寻根朝圣”之旅,让黄云台感慨中医药的根深叶茂,立志在大陆,续写岐黄之术的代代流传。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台胞 黄云台:(河南)这里底蕴很深厚,我们更需要虚心。因为先辈太强了,所以说不说超越了,我们连比肩都不一定,所以说这只能说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数千年后的今天,岐黄医术,仲景医理仍在治愈身体、浸润心灵。“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寻根、问道、朝圣,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耳畔似乎传来他们的浅浅呢喃:“中医古老,但传承不衰,薪火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