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厦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走前头、做表率,探索具有厦门特点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2022年开始,我市创新开展组团帮扶模式,由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派出干部,组建32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开展精准挂钩帮扶。两年来,工作队摸索出不少乡村振兴“新路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规划图”正一步步变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实景图”。

【精准帮扶 “小鹧鸪”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在翔安区新圩镇后亭村,一场名为“乡野新圩,千里鹧鸪周”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参与,带动了村里的鹧鸪销售。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鹧鸪产业是越来越火红,而两年前可不是这样的。当时的后亭村是典型的产业薄弱村,一没资金,二没土地,三没特色产品。虽然村里养殖鹧鸪有三十多年历史,但是却一直没能走出乡村。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现状,队员们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从鹧鸪的加工入手。他们帮助养殖场办理相关的产品检验证明,推动建成鹧鸪加工厂,并注册商标,打造品牌,与相关企业建立产供销长期合作协议。经过加工升级后的后亭鹧鸪,价格从原来一只十几元上升到了五十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翔安区新圩镇后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黄泇先:驻村工作队来了组团帮扶,就像“及时雨”一样,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从小小的鹧鸪入手,推动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后亭村两年村财收入都突破50万元,成为翔安区第一个完成目标的薄弱村。

第22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安监处二级调研员 吴树木:接下来一个扩大养殖规模,第二个就是进行深加工,把产品做成多样化,满足各种不同人群的需求,把这个鹧鸪(产业)做大。

【因地制宜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同安区五显镇三秀山村是厦门最小的行政村之一,受制于土地面积小,人口少,村里的发展一直找不到突破口。驻村工作队经过“问诊把脉”,决定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为三秀山村赋能。工作队从村里的土地承包大户、发展较为成熟的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入手,发动挂钩帮扶单位购买合作社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另一方面,工作队发动村民整治房前屋后,将三栋闲置的“知青房”改造成特产馆、咖啡馆和移民技能培训室,6栋老房子变身民宿,并引进专业文旅团队,开展整村旅游资源运营。

同安区五显镇三秀山村村委会副主任 李少彬:工作队来了之后,帮助我们找到了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促进我们一二三产融合。2023年我们村财收入也达到了50.99万元,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先后获评第一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一村一品”专业村。

第11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 魏武鸣:下一步就是一个是在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之下,再把那个产量做大,像文旅这一块,现有的包括民宿,露营点,咖啡厅,现有的水果采摘怎么有机整合,引客下乡,提高我们对外的影响力跟品牌的美誉度。

【再接再厉 新一轮组团帮扶工作拉开序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作为。2022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创新开展了组团帮扶模式,将104个重点村划分为32个片区,由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开展“1+1”精准挂钩帮扶。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派出101名干部,组建32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通过连片驻点、联动帮扶、跨村联建“三项机制”,合力打造有颜值、有产值、有内涵的和美乡村。近日,新一轮组团帮扶工作拉开序幕,市直机关各单位的党员、干部们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继续绘就厦门和美乡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