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既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产业和消费升级的“助燃剂”。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主要集聚城市之一,厦门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加快创新平台、专业园区落地建设,打造更具活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在集美后溪的这片农田,伴随着嗡嗡声,搭载着高光谱设备的无人机缓缓升空,沿着预设的路线,对农田进行逐点扫描,收集大量的光谱数据。这项技术是火炬高新区企业奥谱天成利用“人工智能+”高光谱仪器,赋能传统农业的新应用。据介绍,高光谱仪器能够捕捉到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反射的光线,通过后台的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洞察农作物微小的变化,快速生成一份农作物的健康指数报告,是否遭受病虫害、是否缺水缺肥……这些数据都能轻松转化为给农民的建议。

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鸿飞:比如说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方我们用红色表示,一般严重的用黄色表示,没有病虫害的地方我们还是原色,农民可以根据这个图片很容易找到发病区域,对那个区域进行集中防治。

“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最基础的能力,融入到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一种新质生产力。刘鸿飞告诉记者,通过“人工智能+”高光谱仪器,不仅能提升农业病虫害的管理效率,还能通过无人机配备的GPS定位系统,实现农药的精准喷洒,减少对农作物和土壤的污染。目前,该应用在智慧农业、河道巡检、智慧林业等多个方面都能广泛实施。

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鸿飞:过去的三年,企业基本上是保持200%的增长,今年预计还会推出约50个新产品,大概会有70到80个项目,也是为我们未来三到五年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主要集聚城市之一,厦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200亿元,协同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从业技术人员超过2万人。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推进,厦门人工智能发展,也从预测推断向内容生产、从通用向专用转变。目前,厦门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生物识别以及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涌现出云知芯、瑞为等一批新锐企业和行业领军;美图、美亚柏科、渊亭科技等企业持续深耕内容生成、行业大模型等新赛道。

【百度飞桨(厦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年中对外开放】

近日,由厦门火炬高新区和思明区共同引进的百度飞桨(厦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落户软件园一期,预计今年年中对外开放。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百度飞桨可以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快速构建、训练和部署复杂的算法模型,就像搭积木一样,搭建出适合产业需求的大小模型,助力厦门软件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赋能中心已经对接厦门50多家企业,培育出文思助手等AI产品。

百度AI技术生态华南区域(厦门)运营负责人 于明睿:厦门本身作为中国的软件名城,它有这样的用户群体在这儿,我们赋能中心更多是希望结合厦门的特色产业,比如说“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给它向深做实。

【加速AI+园区建设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升级】

采访中,记者发现,受大模型技术的驱动,我市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大增。为此,我市与百度飞桨(厦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加强人才培育力度,从AI人才培育、产学研转化、专家智库等方面培育产业级AI人才。此外,厦门还先后出台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软件和新兴数字产业等政策措施,打造了鲲鹏超算中心、数据安全开放平台、智能网联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AI+专业园区,营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软件产业处副处长 陆涛:下一步火炬高新区将从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开放典型应用场景,强化项目精准招商等领域,进一步优化提升火炬高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